不可说| 《正义回廊》VS《毒舌律师》:创下香港港产片、三级片影史票房纪录的两部律政戏,究竟谁更胜一筹?

Part 1

节目介绍

控场主播

Santaku Dai

常驻

老徐

推荐电影——《毒舌律师》、《正义回廊》

《毒舌律师》

推荐指数:★★

上映时间:2023.2.24(中国大陆)

《正义回廊》

推荐指数: ★★ ★★

播出时间:2022.10.27(中国香港)

2013年在香港发生过一起性质恶劣的逆子杀亲案,当时时年29岁的周凯亮杀死自己父母后在电视台公开接受采访发布寻找失踪父母的寻人启事,而后不久,他就因有杀人嫌疑遭到警察逮捕,并在警方的问询下承认了一切都是他自导自演的。这个故事在十年后被搬上了大银幕,也就是如今我们看到的《正义回廊》。

本片由拍摄过《风再起时》、《踏血寻梅》的导演翁子光担任监制,由新人导演何爵天执导。主创抽丝剥茧的从嫌疑人、律师、陪审团、记者的角度去全方位的还原和讨论当时的案件真相,影片的故事十分精彩,结局也给人留有非常丰富的遐想和思考空间。遗憾的是本片由于有部分裸露、暴力血腥的镜头而无法在中国大陆上映。

另一部我们要在今天一并讨论的,是二月末在国内公映的《毒舌律师》,相较于《正义回廊》的群像式刻画,本片把叙事重点放在了黄子华饰演的林凉水律师身上。从怀抱理想主义到被现实一度按在地上摩擦而选择庸碌度日的林凉水,在一起虐女案中由于自己的疏忽而导致单亲妈妈曾洁儿锒铛入狱,为了给曾洁儿还以清白,也为了向把自己玩弄于鼓掌的特权阶级复仇,林凉水开始了背水一战。

《毒舌律师》用精巧的剧情反转和出色的人物塑造以及演员的全心诠释为观众奉上了一出又一出精彩绝伦的庭上针锋相对的戏份,同时也揭露了香港社会存在的阶级分化和特权阶级的腐败以及对权力机构的侵蚀和腐化。

之所以会把两部片放在一起聊,除了他们都是律政题材,以及分别在港产片和港产三级片的票房上创下了香港影史的票房纪录,更重要的是,这或许会成为我们不可说2023年度的“我们与恶的距离”的讨论。

从2019年第一期聊《我们与恶的距离》,每一年都有一部能够追回初心的作品供我们讨论。究竟何谓正义?在正义回廊里我们又如何能够找到出路?让我们在今天的节目中一并来好好聊聊!

  • Part 2

    话题讨论

    01

    两片异同点讨论

    1.两部片都围绕着香港本土的热点事件,能够牵动起观众的共鸣

    2.两部片都以法庭作为主叙事空间

    3.对于香港的陪审团制度都有一定的讨论

    4. 《毒舌律师》中是基于贫富差距而出现的特权阶级对于普通人的压榨和迫害

    5.《正义回廊》没有特别强调阶级差异而导致的压迫,导演的视角切入到了一个家庭内部

    6. 从两部片共同表达的情绪上,能看到一种显而易见的“愤怒”

    7. 港人们开始重新关注当下,回归自身,寻找一种出路的可能,无论是《毒舌律师》对于社会不公的激烈抨击,还是《正义回廊》对于真相和正义的呼吁和讨论,都是一种积极的表达

    8.《毒舌律师》的重点在林凉水个人角色弧光的塑造

    9.《正义回廊》是去中心化的,去尽可能展示社会更多的维度

    10. 《毒舌律师》中对于阶级议题的讨论,其实是非常“二元化”的

    11. 《毒舌律师》引导着观众的道德判断去烘托一种一边倒的情绪,其实大家在所谓程序之前,早已凭借狂热和激情做了决断

    12. 在《正义回廊》当中,即使有在去刻画角色更私人的经历,导演也没有强烈的把个人意志和取向加入其中

    13.虽然《毒舌律师》有不可回避的类型片的桎梏,但作为过去稀缺类型的探索和创作是值得鼓励的

    14.《毒舌律师》提供给观众的是一种爽感,《正义回廊》则让人在看完有更多思考的空间

    15.能够如此直白的表现阶级议题,是很难得的

    16.《正义回廊》用结果前置的方式,来完成它的叙事表达,重点不在真相,而是参与案件中的每个个体的选择

  • 02

    老徐话题

    1. 相比《毒舌律师》给我们呈现的结尾是谜题走到最后,有罪之人得到惩治的过程,在《正义回廊》中导演用了相反的方法将谜题从开头就盘带而出,去探究真相之外的香港民众的视角

    2. 《毒舌律师》结构故事的方式还是偏为传统类型片的处理方式,通过主人公抽丝剥茧的探求案件真相,惩恶扬善来完成一种类型意义上的情绪满足和正向反馈

    3. 《正义回廊》做的其实是解构,重点不在案件本身的曲折,而是深入到相关联的诸多角色中,去撕掉标签,讨论人性中幽暗和经常被我们回避的部分

    4. 《毒舌律师》通过增加“调查”的环节和设置强悬念来完成和庭审戏的平衡,《正义回廊》则是通过多视角、多人物的塑造,来更多元,全面的去呈现一个案件所能激起的涟漪

    5. 看完《毒舌律师》得到的及时反馈和满足感肯定是大于《正义回廊》的,但论余味和可思索探讨的空间,后者显然更有嚼头一些

    6.两部片其实都有一定程度去展示权力机关的失职,为了顺利结案而无视了重要的线索

    7.比起探究谁犯了罪,《正义回廊》更想讨论恶产生的原因

    8.《正义回廊》中在讨论一套看似法律制度,在实际执行中可能会遭遇些什么

  • 03

    Santaku Dai话题

    1.无论律师、记者还是陪审团,导演在有意呈现新老、代际之间在观念上的冲突和对抗

    2.年轻人的话语权无一例外的在被有资历的长辈压榨、夺取,而失去了自由表达的空间

    3.所谓阶级的固化,也来自于权力结构意义上的压迫

    4.《正义回廊》中角色过满,会有人让抓不到重点,导演都想要,就会有些失焦

    5.舞台剧演员的表演张力之强,弥补了群像可能导致的人物交代不清的问题

    6.影片在陪审团讨论戏份不断打破限定空间,让角色进入犯罪现场或与罪犯在陌生空间直接对话,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7. 从目前本片的体量,感觉《正义回廊》更适合拍成类似于《平原上的摩西》那样的限定剧

    8. 传媒对于案件的舆论导向的影响,在本片中并没有很突出

    9.唐文奇和张显宗是一体两面的,二人共同构成了这个事件的讨论核心

    10.张显宗那种在癫狂边缘徘徊的形象十分深入人心

    11. 导演很巧的地方就是没有刻意让观众去共情张显宗,而是试图去探究“恶”滋生的原因

    12. 张显宗将自己幻想成希特勒,因为他感觉自己和希特勒有非常共通的地方

    13. 九零、零零这一代,在物质生活相对充裕一些的状况下,会有很多心理问题滋生,但碍于代际差异,总是不被关注,或是选择性忽略

    14. 张显宗通过新闻寻父母,而后自爆,其实也有想要获得关注的心理动机

    15. 即使唐文奇有足够多的间接证据和张显宗的口供指认他有协同参与,但因为没有明确而直接的证据链,他依然无法被判有罪推断

    16.陪审团显然是香港社会众生的一种缩影

    17. 吴冠峰对张显宗的自恋、狂妄丝毫没有同情,但他在法庭上还是会基于自己的立场,去从童年和原生家庭创伤来给张显宗辩护

    18. 律师们在庭上针锋相对后,下了庭都还是同事朋友

    19. 对于法庭的氛围营造,阴雨天、夕阳下、雷雨天等都做的很有氛围感

    20. 究竟评判一个人是否有罪,是根据主观臆测、判断,还是客观的真相,其实弥漫在互联网上的网络审判何尝不是如此

  • Part 3

    延伸讨论

    1

    如何看港片在现实题材上屡创票房奇迹?

    1.现实题材引起观众共鸣

    2.类型包装+现实关照

    3.新导演➕大明星的票房号召

    2

    推荐律政题材作品?

    老徐

    《我们与恶的距离》

    Santaku Dai

    《永不妥协》

  • 图文排版|Santaku Dai

    SD的光影部屋

    微信号 : santakudai

    welcome to SD的光影部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