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海报
和《海上传奇》一样,《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是一部带有鲜明贾科长烙印的电影。在对个人的采访之外,影片还穿插了许多看上去无意义的片段。镜头或是对准农民吃饭的脸,或是观察街上穿梭而过的普通人,或是摆放在桌子上的物件……你好像看出了些什么,又好像什么也没看明白。
这并不是说,本片打算形散神也散,踩着西瓜片,滑到哪里算哪里。从马烽的女儿到贾平凹,从余华到梁鸿,他们的谈话风格不同,讲出来的人生故事也各有特色,但看似漫无目的的絮絮叨叨之中,我们渐渐能看出隐藏在影像里的用意。
贾平凹
其实都不是。
梁鸿的情况也差不多。博士毕业、结婚生子、生活顺遂,但她总感觉“不对劲”,觉得这是一种“背叛”。所以,她又回到了家乡,和留在那里的老人聊聊天、唠唠嗑,后面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
作家和故乡的关系,我们已经谈得太多了。这次要是莫言也接受采访,说起自己的“红高粱”来,说个三天三夜也没问题。
余华
几个讲述者里面最有意思的是余华,真没想到他还是个段子手。但是,从牙医到作家的经历好玩归好玩,戏谑的语言下埋藏的倒是余华对人生非常深刻的理解。比如,太平间里的午睡让他思考的意义,这不能不让人联想起他笔下命运多舛的小人物。他在故乡海边思考的那些问题,都是隐喻——山的那边到底是什么?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梁鸿的儿子已经不会用家乡方言介绍自己了,要在妈妈的帮助下,一句一句复读出来。如今的年轻人会怎么看待故乡?这当然是个问题。但可能不同时代的人都要靠自己的力量去找寻前进的方向,没有什么标准答案。梁鸿的儿子对苦难的认识和理解注定不会和她一样,但小伙子也一定能走出自己的路。
梁鸿
电影是以余华的一番感慨结尾的。可以把他的话语看作点题,也可以看作本片与所有观众的一次对话。余华说,小时候故乡的海是黄色的,让他感到很奇怪:海怎么不是蓝色的?所以,他要一直游下去,直到海变成蓝色。
至于游还是不游,是每个人的自由,选择权,从来都在我们自己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