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宴》:一场裹挟着性压抑和中庸妥协的婚姻闹剧

当年在纽约时,有观众问我《喜宴》是个什么电影,我说“《喜宴》是部李安的电影!”我的教养、背景都自然地反映作品里。

——《李安传:十年一觉电影梦》

《喜宴》是李安的“父亲三部曲”里最为成功的一部电影。1993年上映,同年便斩获了第43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最佳影片奖和第30届台北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和最佳男女配角等等多项殊荣。

作为一部家庭片,《喜宴》里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从两代人的家庭观念、对生活的不同追求,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性的不同态度,以及身份背后的隐喻,都让人回味无穷。

影片用一种极其诙谐的轻喜剧铺陈手法,看着并不觉得严肃,但在笑和泪中却觉得心领神会,体会到电影传达的深层观念。

这也是李安数十部电影中,唯一一部本人亲自出镜的电影。“你正见识到五千年性压抑的结果。”李安在喜宴上以路人甲的身份说出的这句台词,正是这部电影所要表达的一大核心。李安后来自己也表示,这句话他憋在心里很久,不吐不快。

影片的男主人公高伟同是一位在台北出生但生活在国外的有为青年,他经营着自己的公司,事业蒸蒸日上,还深受女租客顾葳葳的爱慕。

在另一方面,身在台北的父母也为他的婚事操碎了心。影片一开始,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的伟同戴着耳机听着母亲的逼婚唠叨,这是颇具中国当代特色的一面。母亲甚至为他报名了“择偶俱乐部”,并安排女对象飞往国外和他相亲,以求能早日抱上孙子。

伟同虽身在异国,但对于婚姻,他仍不免被父母的安排所束缚,面对传统的父母,他更不敢坦言相告:自己已经有了一个交往了五年的男朋友,赛门。

为了堵住伟同父母的步步紧逼,也为了帮女租客葳葳拿到绿卡,好友赛门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让伟同和葳葳假结婚。

却不想,当伟同把自己要结婚的消息告诉父母的时候,父母竟执意要飞来国外为他操办婚礼。父母的决定让伟同触不及防,但也可以理解。于是,葳葳不得不上门饰演伟同的未婚妻,赛门则扮演了伟同房东的角色。

父母的到来,意味着这场婚姻的闹剧正式拉开了序幕,家庭的冲突和中西文化的差异随之纷至沓来。

在传统的中国观念上,婚姻是一辈子的大事,婚礼更不能草率了事。特别是对于曾是国民党高级军官的伟同父亲来说,儿子的婚宴一定是需要大操大办一场的。

在得知儿子儿媳只是打算到简单地宣誓登记就完成一场婚姻仪式的安排,父亲自然很是生气。婚姻在这位父亲的眼中,绝不仅仅是和一对新人坐在一起吃顿饭庆祝一下的事,这是关系到家族面子的头等大事。

直到他们意外在一家中国餐厅里遇到了老陈。老陈是中国餐厅的老板,也是父亲曾经的司机。权级观念在这对曾经的上下级身上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虽然身份与当年已经大相径庭,但遇到老首长,老陈连坐下的念头都不敢想。

老陈自告奋勇地承接了伟同的婚宴,他的话更说出了伟同父亲的心声:“喜酒不能不办。我们丢脸也不能丢到国外来。”此刻,伟同父母的脸上才泛出了笑容。

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今天我们大部分人依然认为,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一生一次的婚礼,的确是需要风风光光地大办一场。这是排场,是颜面,更是一种宣告。

经历过一场婚礼的新人也都知道,一场婚宴下来,最备受折腾的绝对是这对新人无疑。在《喜宴》中,伟同和葳葳不得已,只得在老陈的饭店里,进行了一场极其隆重的中式婚礼。

这场二十分钟的婚礼是电影的高潮。在国外这个西方国家,在装饰豪华的饭店里,高朋满座,黄皮肤的东方人群中夹杂着金发碧眼的外国来宾,一场极具中国特色的婚宴拉开帷幕。

与许多中国的婚宴现场一样,人声鼎沸,觥筹交错。在酒精的刺激下,人们撕下了文明的面具,开始了肆无忌惮的表演。从来没有哪个公众场合,能像婚宴现场一样可以公开进行各种的性暗示,可以卸下礼仪和道德的枷锁,歇斯底里地表达人性最基础的欲望。

在西方友人的眼里,这样的放纵是前所未见的,他们疑惑:“我以为中国人都是柔顺、沉默和数学天才。”身后的李安以赴宴者的身份忍不住说出:“你正见识到五千年性压抑的结果。”

确实,在西方的婚礼殿堂,你很难看到这样众人起哄要求新人当众接吻的情景,你很难想象那些充满着各种性挑逗的游戏在这样公众的场合上演。但在中国,这些都是习以为常,任何一个国人都能够体会到这种大庭广众下的意淫,一种近乎疯狂的群体现象。

在这样的肆意放纵下,人们压抑的情感和窥视的乐趣已经无法阻挡,闹洞房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压轴好戏。

闹洞房的节目自然是比喜宴上更具时尚,宾客们直到逼着伟同和葳葳钻进被窝,脱光了身上所有的布料,才善罢甘休,意犹未尽地离去。

空荡荡的房间,伟同和葳葳赤裸地交叠着。葳葳说:“我要解放你。”那一刻,她感到了伟同身体上的生理反应,仿佛看到了一丝曙光。于是,那一夜,葳葳怀孕了。

葳葳的意外怀孕,给父母带来的惊喜,却给三人的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原本好意帮忙的赛门崩溃了,在家里用英文和伟同大吵了一架,父亲却中风进了医院。

在病房外的长椅上,伟同向母亲坦白了一切。这是一段发自肺腑的自白,身负孝道束缚的伟同瞬间似乎卸下了担子。被顶在孝子的道德高度上无法自拔的伟同,诉说出了自己精神上的压抑和苦痛。

儿子给父母的,也就是这样的一个快乐,假结婚,真孝心,感觉上真假难辨。

所有人以为父亲始终都被蒙在鼓里,却不料父亲早已洞悉了一切。深藏不露才能掌控全局,父亲的愿望,退而求孙子,至少亦可满足。他深知,儿子的婚姻取向,并不尽然都是儿子的错。

影片的结局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更是各方对生活的妥协而就,曾经沧海难为水,无论是父亲对这个结局的接受还是三人以一种和谐的方式处理彼此间的关系,都极其符合我们传统的中庸之道。

当我们看到父亲在机场安检口投降般地举起了双手,这位昔日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老兵,终于不得不向生活低头。

但生活也许就是如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皆大欢喜,包容和谅解,一种繁华落尽后的真挚,组成了人生的这场喜宴。

爱电影、爱读书,我是

@小生影书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