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她为女性导演在奥斯卡奖上树立里程碑

当地时间12月9日,意大利著名导演里娜·韦特缪勒(Lina Wertmüller)在其罗马家中去世,享寿93岁。

  • 里娜·韦特缪勒 资料图

    在1977年的美国奥斯卡奖角逐中,韦特缪勒凭《七美人》一片,成为奥斯卡历史上首位获最佳导演奖提名的女性导演。此外,她还执导过《踩过界》《咪咪的诱惑》和《爱情与无政府》等风格各异的作品,堪称西方影坛杰出女性导演的先驱人物,为无数后来者打下筚路蓝缕的开拓之功。

  • 拍摄《七美人》期间的工作照

    里娜·韦特缪勒1928年8月14日出生于罗马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家庭。自小反叛的她,却从来都不是循规蹈矩之人,学生时代先后被十多所教会学校除名或劝退。相比枯燥的学业,韦特缪勒更乐于沉浸在各式漫画作品里,其中又以上世纪四十年代风靡欧美的太空冒险漫画《飞侠哥顿》为最爱。

    1951年,韦特缪勒从以意大利权威剧评人西尔维奥·达米科命名的罗马国立戏剧学校(Silvio d'Amico National Academy of Dramatic Arts)毕业,正式投身戏剧行业。她先加入一支巡回演出的木偶剧团,由此积累了不少舞美设计和剧本创作的经验。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经成为演员的校友弗洛拉·卡拉贝拉(Flora Carabella)及其当时的丈夫、名演员马塞洛·马斯楚安尼(Marcello Mastroianni)的牵线搭桥,韦特缪勒结识了比自己年长八岁的导演费里尼,并受邀在其新作《八部半》剧组中担任副导演一职,主要负责群众演员的挑选工作。“我永远不会忘记《八部半》拍摄期间他曾跟我说过,‘对于不会讲故事的人来说,哪怕拥有全世界最好的技术,也照样没救。’这番话让我恍然大悟,并终身受益。”多年之后接受媒体采访时,韦特缪勒如此表示费里尼对她的影响。

    1963年7月,韦特缪勒自编自导的处女作《浪荡少年时》在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上首映,旋即收获最佳导演奖的肯定。当年9月,该片在意大利国内公映,虽获得影评人不俗的评价,但票房一般。此后几年,她又先后尝试过西部片、歌舞片、爱情片等各式类型,也慢慢找到了自己想要的表现风格。同时,高挑的双眉和鼻梁上架着的白框眼镜也成了她个人鲜明的外貌风格。

  • 《浪荡少年时》

    上世纪七十年代起,韦特缪勒连续拍摄了《咪咪的诱惑》《爱情与无政府》和《踩过界》。三部作品都走的是意大利式喜剧的路线,既关照现实社会的阶级矛盾,又凸显疯癫泼辣的喜闹剧风格,癫狂过火之余不忘提醒观众何为苦涩人生。这些作品帮助她在海外市场闯出了不小名堂。2002年,英国导演盖·里奇翻拍了《踩过界》,由他当时的妻子、歌坛大姐大麦当娜主演,不过口碑远远无法和韦特缪勒的原版相提并论。

  • 《踩过界》

  • 《咪咪的诱惑》

    1976年1月,以“二战”为故事背景的《七美人》被纽约电影发行商引进放映,打动了不少美国观众的心。当年三月底举行的第49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该片获得最佳导演、男主角、原创剧本和最佳外语片共四项提名。虽然最终空手而归,但这已创下多项美国影史的纪录,也给死气沉沉的奥斯卡奖吹入不少来自欧洲的新鲜空气。

  • 《七美人》

    毕竟,那一年的最佳导演奖的竞争,除了韦特缪勒之外,还包括凭借《面对面》入围的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虽然当年的最佳导演奖由《洛基》的阿维德森(John G. Avildsen)夺得而非韦特缪勒或是伯格曼,如今看来多少会让人觉得有些难以置信,但五个最佳导演入围名额中,能有两部非英语片的导演入围,这本身也是包容和眼光的体现。只可惜,同样的情形,再下一次出现在奥斯卡奖上,要等到42年后的2018年了——《冷战》和《罗马》两部非英语片的导演都入围了最佳导演奖。

    《七美人》的成功,让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之一的华纳兄弟签下了韦特缪勒。原计划合作拍摄四部英语作品,但在1978年她的英语片首作《绵绵雨夜》票房失利后,其余三部作品也就没了下文。

    重新回到故乡工作的里娜·韦特缪勒,之后几十年里始终耕耘不辍,执导了《血染西西里》《舐犊情深》《平民天使》等不少佳作,但影响力远远不及《七美人》等早期作品。

  • 《血染西西里》

    2010年,意大利大卫电影奖授予韦特缪勒终身成就奖。2019年,奥斯卡也以终身成就奖来表彰这位女性先驱电影人近半个世纪以来为艺术做出的贡献。

  • 韦特缪勒领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