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心大剧院,整个大时代都是她的背景和陪衬,她不属于任何一方势力
首先,从兰心大剧院开场的第一分钟起,扑面而来的就是娄烨熟悉的味道,黑白色调,晃动的镜头,舞台和真实世界互相交织的故事线,爱情和欲望都交织在潮湿粘稠的空气里面。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是1941年的上海,主要人物都是各方势力的间谍,平静的孤岛下,暗流涌动。与传统谍战片不同,娄烨无心刻画激烈的枪战场面,也没有囿于尔虞我诈的权谋争夺,就像电影里的舞台剧一样,这部电影只有一个核心,那就是巩俐饰演的于瑾。
个人观感,巩俐本身并不是最符合这个角色气质的人选,但她贡献了完成度极高的演出,和赵又廷饰演的谭呐,黄湘丽饰演的白云裳,以及小田切让饰演的古谷三郎的对手戏(感情戏)都很有层次感,尤其是和黄湘丽那段充满暧昧的催眠(身体交流)桥段,不愧是你,娄烨。还有最后那段一挑十,在黑暗中干掉日本神枪手,端起机枪就是突突突的段落真的太适合她了,在影院里面大呼过瘾,不愧是巩皇和她没用的男人。
在这部电影里,男友,前夫,爱慕着她的小姑娘,养父,甚至话剧,兰心大剧院,整个大时代都是她的背景和陪衬,她不是英雄,不属于任何一方势力,她不是棋子或者简单的革命符号,她有如此复杂,独立,清醒,完整的灵魂。
她的前夫和男友只是她执行行动的两颗烟雾弹,但是她仍然是真正的爱着他们,即便前夫贪生怕死,暴躁易怒,她仍然会为她落泪;即便男友只是个略显懦弱的傻白甜,她还是愿意突破枪林弹雨去见他,愿意和他死在这座马上就要沦陷的城市里。电影结尾浪漫主义的处理,甚至让我看到了一丝倾城之恋的味道,并非只有海枯石烂,相濡以沫,白首偕老才是真爱,哪些瞬间碰过的杯,握过的手,风雨欲来之时给彼此的肩膀,也是爱情。
她爱国,所以传递出了假消息,但她并不对所有的敌人抱有同仇敌忾的恶意,谈到美国间谍养父,她更多的是感激和思念;听到国民党特务白云裳的身世,她能感同身受并给了她一夜的温暖;尽管自己也处在危险中,她会告诉夏皮罗要注意安全,因为受他帮助被他保护她心怀感激;甚至在利用自己和日本高管妻子相像套取情报后,看到对方死前紧握妻子的照片,她迟疑了并没有上前补枪。上述种种,并不是说于瑾是一个彻底的好人,而是她足够真实。
在那个动荡飘摇的时代,所有人都是被时代推着前进,但她最大限度的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在不动声色的外表下,她的灵魂热烈的爱着,这份爱只是因为她喜欢,而并不求什么回报,就像片中少年维特的烦恼扉页尼采留下的句子:“期待爱的回报,不是爱的要求,而是一种虚荣”。
最后,真的很爱这部电影舞台剧和现实交织的感觉,在舞台剧的结局里,他和她携手跑向远方,跑向属于他们的未来;在现实中,她躺在他的肩上,听着下面日本人的脚步声和枪声越来越近,但能与心爱的人共度最后的美好时光,这何尝又不是一种永恒与远方呢。总之个人不太喜欢书里尼采的那段话的处理,太过直白了,有点破坏了原有的韵味。其他就没啥好剧透了。娄烨或许代表了中国影史的一种禁忌符号,以至去大荧幕看他的片都带有一种猎奇感,同时似乎也代表着小众里一种较高的审美。这种个人经验式的判断本身就挺有趣的。大多数都说好的作品成为禁片,只有少部分人看过;改了无数次得以上映见大众的,永远陷于两级评价中。有趣实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