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里的道具枪,是真武器还是假武器?

对于李国豪在1993年拍摄电影《乌鸦》时,被一把道具枪射出来的真子弹打死,很多人至今坚信阴谋论的存在,认为是有人暗中换掉了那把道具枪,将它变为了一支真枪。但恐怕这些人不知道的是,别说是早年,即便是现如今的诸多剧组,在有关枪战戏的拍摄上,他们也会大量使用真枪。

因为在更早之前的时候,由于道具文化还没有现在这么流行,很多时候剧组用的都是真家伙。例如我们非常熟悉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拍摄的很多战争电影,剧组里的演员拿的可不是道具枪,而是地地道道的真武器!

例如1963年的老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由于该剧在西北拍摄,在当时历史的背景下,对岸经常会派出运输机飞到西北上空空投特务。剧组为了防止野外拍摄时遭遇敌特,每天在晚上,演员们甚至轮流持枪站岗,他们手中的枪既是真武器,也是拍摄时的所谓道具。

由于美国的枪支非常泛滥,制作一把道具枪的难度甚至大于制作一把真枪。所以很多剧组在拍摄时,他们使用的就是真枪。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小常识,那就是作品在近景拍摄时,由于镜头的距离非常近,倘若演员拿的是道具枪,观众一眼就能看出虚假。所以很多时候为图逼真,演员在近景拍戏时必须拿真枪,只有远距离拍摄时才会使用道具。

而李国豪当天的那场拍摄就是近景,所以现场必须要使用真枪!

至少根据事后的调查来看,当年电影《乌鸦》在拍摄时,剧组直接弄来了真枪。按照相应的规定,剧组必须要配备专业的枪械师以便对枪支进行保管和监控。但当年的该剧组为了节省开支,却没有引进这方面的人,而是让剧组的道具师负责保管。

由于拍戏时,真枪不可能打出真子弹,该剧组也没有引进打不死人的特制空包弹。剧组的道具师干脆来了一个自我修改:

将搞来的真子弹拔掉弹头,又倒掉了弹壳里的大部分火药。这样的子弹击发后也能发出火光和声响,但由于火药有限,爆炸产生的推力已经让弹头几乎失去了杀伤力。倘若拍戏时向没有目标的方向开枪,那道具师将会保留弹头,反正弹头也打不到物体或人。倘若拍戏时向真人开枪,那道具师在拍摄前将取出弹头,再用棉花或碎纸堵住弹壳的出口。这样的话,随着爆炸而飞出去的棉花和纸屑对人体是不会造成什么杀伤力的。

但在这一过程中,道具师也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由于他不是专业的枪械师,在倾倒弹壳里的火药的时候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固定标准。不经意之间,有的子弹会多倒一些,有的子弹会少倒一些。但这也意味着,有的子弹击发时,里面的火药具备了一定的冲击力,如果演员近距离站在枪口前,那危险可就要到来了!

至少李国豪在拍摄当天就是这么出事的!

事发当天,并不存在道具枪被换成了真枪,因为现场的枪本来就是真枪,根据事后的调查,向李国豪发射出来的那枚子弹的确被倒掉了大部分火药,甚至还拔出了弹头并用棉花和碎纸来代替。但由于道具师对这把真枪的处理并不严谨。

在那场戏拍摄之前,这把枪曾经打过一次,由于并没有瞄准特定目标,道具师保留了弹头,因这一枚子弹的火药差不多被倒个干净,子弹击发时,弹头虽然脱离了弹壳,但由于失去了冲击力,这枚弹头直接停在了枪管里。拍摄结束后,道具师也没有检查枪械,他丝毫没有注意到枪管里还有一枚弹头。

等到李国豪拍摄的时候,或许是他真的很倒霉,第一发装填好的子弹的火药虽被倒掉大部分,但剩下的火药仍然可以推送弹头,等到另一个演员开枪的时候,在爆炸火药的冲击下,卡在枪管里的弹头直接飞了出去。虽然李国豪距离枪口只有六米,但由于火药倒得不干净,这颗子弹的射程恰恰也超过了六米。

大家不要以为李国豪当场就中枪身亡,事实上,当时的他只是被击中腹部而重伤,但第二个倒霉事又接踵而来,送到医院之后,经过现场检查发现,弹头恰好卡在了脊椎骨上,根本无法取出,弹片无法及时取出也无法进行有效止血,李国豪苦撑了整整12个小时,最终因流血过多而死亡。

所以这件事只能是个意外,并不存在什么阴谋,因为当时的李国豪有抢救成功的可能,只是因为意外而功败垂成。倘若真的存在阴谋,某些人当初直接偷换一颗真子弹就得了,何必这么费事?反正事后也不好查出来!

至于有些人认为李国豪当时正在不断崛起进而遭到某些人的暗害,这种想法其实也是想多了。当年的李国豪的确继承了父亲的遗志成为了新的动作明星,但事发之前,他连二线影星都算不上,虽然拿到过金像奖最佳新人的提名,但那完全是看在他父亲面子上的背景下。

直到他死后,长期想在好莱坞混迹的他才拿到一个MTV新人奖的提名,而这个提名也只是因为他意外死亡而给的补偿。

其实很多人更不知道的是,拍摄现场因真枪走火而造成死伤,这样的例子在最近这些年里可并不少见,只是李国豪的身份太特殊才被放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