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渊洁家的“上梁不正下梁歪”,隐藏父母教育孩子成才的3大准则

最近,“童话大王”郑渊洁对网友的神回复,又圈了一波粉。大家发现,原来这个人不但会写童话故事,还有个有趣的灵魂,那些回复既有情商,又会玩梗,真是有趣的人到哪里都让人喜欢。

郑渊洁身上有挺多标签,除了童话大王,还有硬核纳税人(卖皮皮鲁系列图书每挣1000万元,缴税450万),还有那个买10套北京房子的故事(不会理财、不会炒股,90年代为了存放读者的来信,在北京买了10套房子,后来它们都变成了学区房)。这些东西,都是写作给他带来。

因为写作,郑渊洁还做了件出格的事儿:他不太喜欢学校的教育,就决定不让儿子上学了,改为自己在家教。对此,他挺有自信,也想得很清楚。

他的“家庭私塾”很特别,比如,不让叫爸爸,儿子可以直呼老子“郑渊洁”;儿子上完小学,郑渊洁就自己编了10套教材给儿子读,从初中到高中六年的课程,他只用了三年就让儿子学完了。

有人担心,除非郑亚旗是神童,否则,这6年的知识他3年就能吸收完,不会偏科吗?不会掌握不牢吗?其实,也不是没可能。

但是,这应该就是郑渊洁想清楚的地方,他应该知道孩子的兴趣、天赋所在,抓其一点放弃其余,直接让儿子学习未来能让他在社会上立足的本领,毕竟,我们可以回忆下,我们现在用来立足的本领,又有多少是当初那6年学到的?

记得,“天才创业冒险家”马斯克也让他的孩子辍学了。他有6个孩子,大点的那5个,本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所“天才”学校学习,为什么叫“天才学校”?因为这里的孩子智商都在138以上,都这样了,马斯克还对这学校不满意,他觉得这学校光教知识,不教解决问题的能力;光培养流水线学生,不鼓励孩子创新思考。

于是,他让孩子们退学,他也是自己教,还创办了一所学校,叫“星球学校”,这学校课程设置,侧重人工智能、编程和应用科学,课程里没有体育、没有音乐、没有外语,尤其是外语,马斯克觉得,这项能力很快就会被翻译软件取代。这学校不对外招生,只有朋友托朋友那种招生。

在我看来,这学校的核心优势在哪儿?就是直接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往往一个问题就会涉及到各个领域、各个科目,在这个解决的过程中,孩子既培养了创新思考的能力,又能主动学到并掌握各种知识,更重要的是,能找到自己未来发展的兴趣方向。

相比之下,回想我们那一代受到的教育,主要是为考试而学习,一路上学、一路考试,考完一圈下来,真正能记住并掌握在手的能力和本领,有一点就不错了。

这样看来,郑渊洁对儿子的教育方式,他的教育理念有其先进的地方,但是这种先进当然是要付出代价的,就看这个代价,当事人自己能不能承受。他以及的他儿子,应该能承受。但是,如果作为我们普通人,恐怕不太能承受,也经受不起那个代价。

所以,普通家长也不用盲目去借鉴,但是,我们可以借鉴的是什么呢?是他们教育理念的精髓、根本原则,毕竟,这些东西,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不用让孩子辍学,也可以在平时注意这些,给孩子一个全面发展的环境。

第一,给孩子充分自由郑渊洁一家上下三代,都是小学毕业,儿子郑亚旗戏称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但是,他们却取得了旁人不及的大成就,究其原因,主要在教育理念上。

郑渊洁的父亲说:我想对年轻父母说,你们的孩子现在还小,但转眼就会成年,别束缚孩子,自由最重要。儿时享有自由的孩子,长大不一样。

最近读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才理解了老爷子这句“儿时享有自由的孩子,长大不一样”的意思。

小孩子,做什么事时最专注?当然是玩耍的时候,他们玩泥巴时的专注样子,想必当父母的都见过。而这种专注,很珍贵,这就是孩子将来做事情时的专注样子,这种专注就为孩子的未来打下了底子。

如果没有这种玩耍时专注的状态做参考,一个人长大后,就很难专注起来,也不知道从何调节,更是很难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所以,小时候,没有充分玩耍过的孩子,无法在后来顺利发展出对人生至关重要的心理能力。

小时候自由玩耍的质量,跟长大后学习的状态、工作的状态,和在亲密关系中的状态,都有很大关系。

第二,要以夸奖孩子为主郑渊洁的父亲郑洪升,是个挺有教育方法的人。关于当初怎么培养郑渊洁的,郑洪升说:“我和他妈妈从来没打骂过他,都以夸奖为主。”

即使郑渊洁犯了错,惩罚方法就是让他写书面检讨,结果,郑渊洁写着写着,就写成了故事。当爸爸的看着这检讨,居然乐出了声,因为写得有鼻子有眼,让人看不够,这样,一下子就发现了孩子的写作天赋。

我们都知道要多夸孩子,但是怎么夸就是一门学问了。

首先,是家长的姿态要摆正。

你如果夸孩子,可不是站在评判孩子的角度上,插着腰摆着手说“这孩子不错,有天赋”这种干巴巴的话。而是要亲手营造一个充满信任、摒弃评判的氛围,让孩子觉得安全、可信任,家长应该是“我来教你”而不是“我来评判你”。

让孩子知道父母相信他们有成长的潜力,让他们不会害怕受到批评,让他们知道,父母会全心全意帮助他们学习。父母的工作,就是帮助他们茁壮成长。

其次,多夸孩子的努力,少夸他们的智力智商。

这样,孩子就会明白,他们努力的过程可以带来成长和知识,而知识并不是能单纯靠天生的能力获得的。就是帮孩子建立一个成长型思维,而不是向孩子传递固定型思维模式。否则,会让他们在遭遇挫折时,自信心和积极性变得脆弱不堪。

第三、主动激发孩子的兴趣在发现孩子兴趣上,需要父母付出足够的时间,观察孩子本能地更喜欢做什么、不喜欢做什么,然后加以引导。而不是给孩子报很多兴趣班,然后扔进去就不管不问了。父母的责任,是发现孩子的兴趣,而不是强迫他们产生兴趣。

郑渊洁是怎么爱上写作的?前面我们已经知道,就是在写检讨书的过程中,他父亲发现他写得好、也爱写,才让他写下去的。所以,如今,郑渊洁教写作,注重的是开发孩子的兴趣,跟学校里的老师完全不一样。

郑渊洁的课堂上,就是实战演习。写什么题目大家就现场构思,真写不下去了,就告诉孩子,这么写是不对的,然后分析哪里不对,擦了重写,这么来回几次,孩子就知道该怎么写作了。这是把整个写作的过程搬到讲堂上,激发孩子写作的兴趣。

记得有句话,叫:最失败的家长,莫过于,把自己的孩子当作普通人来培养。

如果说,学校培养的是孩子学知识、长能耐的本领,那么,父母培养的,就是孩子的个性、独特性的特质,在国际化教育2.0时代,从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来看,相比前者,后者可能更重要,更能帮助孩子脱颖而出。

————

我是【妖妖的微笑】

一个热爱读书、写作、旅行的女子,更多故事分享,欢迎关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