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伍郎”由赵文瑄出演,是一位孤独的“中年美大叔”,像个“背包客”一样,简单的服装、造型,人物出场也是普普通通的步行,浑身上下充满着大众化和平民化,在剧中更多体现出来的是一种代入感,就好比说“伍郎”是“闯入者”,带领观众闯入到台湾的美食世界中;或者说那“伍郎”是一把钥匙,打开台湾美食世界的大门。“伍郎”对美食有着天生的浓浓的难以割舍的爱意,就像诗中描绘的那样:“江上有崎峰,锁在烟雾中,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见到美食后的“伍郎”摇身一变成为美食家,细嚼慢咽、大快朵颐、津津有味,把观众带进台湾美食的世界。通片看下来,有一点让人很意外,虽说是美食节目,但美食所占比重并不多,和“舌尖上的中国”相去甚远,大量篇幅都是在描绘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故事,阴差阳错产生的心结,通过“伍郎”的介入,找到症结、解开心锁、摒弃前嫌、和好如初,充满着浓浓的正能量。如:祖孙三代的爵士乐手同台竞技、暗恋青梅竹马朋友的鞋匠李伯伯、为了彼此梦想而奋斗的异地恋人……,赵文瑄在剧中不光担任主演,还担任旁白,他说的话不多,大多是通过旁白也就是通过他的声音表述出来的。
中国版《孤独的美食家》第一季台湾篇,每集30分钟,总共十二集,故事清新明快,服装道具精致,除了赵文瑄主演外,还有陈建州、张国柱、陈司翰等客串演出,总有不经意的温情故事和情感碰撞出现在剧中。就目前“成色”来看,剧中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的正能量,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让观众笑过之后温暖却长留心底、美食长记心间,很符合“深夜剧”的风格。
中国版《孤独的美食家》第一季台湾篇每周四晚9点在优酷、土豆、天猫魔盒深夜档上线,这种上线时间的安排,很像韩剧或是日剧的风格。在韩国和日本,星期几是承袭了中国古代的叫法,从礼拜天开始分别用日、月、火、水、木、金、土来表示。所以,在剧的播出上,周末剧就是在礼拜六、礼拜日播出的电视剧,又叫土日剧。根据这种叫法,星期一、星期二播出的剧叫月火剧;星期三、星期四播出的剧叫水木剧;星期五2集连播叫金曜剧;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都有的叫日日剧。而中国版《孤独的美食家》第一季台湾篇是在周四上线,所以应该称呼它为水木剧。
其实《孤独的美食家》最早一部漫画,1994年开始在《周刊SPA!》连载,由久住昌之创作,讲述经营进口杂货商店的男子井之头五郎,在工作间隙前往餐馆当中吃饭的场景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登场的餐馆全部都是实际存在的,都是一些大众化的餐馆,且并不是单纯地描美食文化,而是着重表现主人公吃饭的场景及心理,漫画风靡日本近二十年,在世界各地美食爱好者中享有盛誉。2012年,东京电视台将漫画改为同名电视剧,在中国掀起不小的观剧狂潮,可以说“孤独的美食家”已经是一个成熟的IP,而这次的中国版不仅仅是翻拍那么简单。在内容上,中国版加强了剧集的故事性,结合了日本两大王牌美食剧的最强优势:既有《深夜食堂》的人情故事,又有《孤独的美食家》的吃货攻略。在演员方面,赵文瑄与日版“伍郎”松重丰的形象有很大差异,不同于松重丰的“呆”与“瘦”,赵文瑄的“萌”与“壮”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孤独却幸福的“吃货”。
人生的乐趣,幸福的况味,淡淡的遗憾,孤独的体会,吃客“伍郎”赵文瑄奔走尘世,在将食物磨碎于齿间,吞咽入体内的那一瞬,也完成了一场单独的、安静的、丰富的、不被打扰、自由的救赎。这便是吃客的孤独美食哲学:一个人,也能甘之若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