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自己的故事,撕开了伪装的美好

他用自己的故事,撕开了伪装的美好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最近几年有越来越多的导演,相继推出半自传式的电影。

比如威尼斯金狮奖电影《罗马》,讲的是导演阿方索·卡隆的童年往事。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外语片《米纳里》,源自导演李·以萨克·郑的家庭故事。

还有今天要聊的这部金棕榈奖提名电影,同样是一部导演半自传作品——《世界末日》


(资料图片)

本片的导演詹姆斯·格雷是一位学院派,作品虽然不算多,但几乎每一部都能获得欧洲影评人的青睐。

处女作《小奥德萨》拿下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最佳影片奖,之后又凭借《家族情仇》《我们拥有夜晚》《两个情人》《移民》,四次提名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与他合作过的演员,皆为大家熟悉的好莱坞一线演员,比如蒂姆·罗斯、华金·菲尼克斯、布拉德·皮特等等。

这次《世界末日》的阵容也十分强大,安妮·海瑟薇、杰瑞米·斯特朗、安东尼·霍普金斯、杰西卡·查斯坦……

值得一提的是,詹姆斯·格雷并非大制片厂喜欢的商业导演,而是一位坚持自我表达的独立导演,之前的作品多围绕纽约犹太家庭的故事展开,看似一直守在自己的“舒适圈”,但每次都能收获不少关注。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这几年,他就把自己的童年生活写成了《世界末日》。

片中的男主角保罗·格拉夫,出生于纽约皇后区的中产家庭,从小在家人的溺爱中长大,在家任性、在学校散漫。

六年级刚开学,保罗就给新老师画了一张恶搞漫画,调侃老师的姓氏谐音似“火鸡”,被老师罚了站。

班里还有一个留级的捣乱分子乔纳森,同样因为扰乱课堂秩序被罚站,两人很快就“臭味相投”地成为了朋友。

每到学校,两个小伙伴就绞尽脑汁地要做鹤立鸡群之人,要么是在游学旅行时,趁老师不注意偷偷离队疯玩,要么在厕所的隔间里偷吸烟草。

保罗如此差劲的表现甚至惊动了校领导,被叫家长不说,还影响了妈妈竞选学校董事会的资格。

妈妈警告保罗,不要再跟乔纳森来往,但他偏偏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实际上,保罗认为乔纳森是最懂自己的朋友。

保罗喜欢艺术,有绘画天赋,参观一次绘画大师的展览,就能大致模仿出大师的笔触。

老师对他的临摹表示不屑时,乔纳森反而挺身维护、鼓励保罗对艺术的热情。

这让保罗立志长大要当一个名扬四海的艺术家。

但父母和哥哥听了他的志向,无一不是向他泼冷水,原因只有一个——艺术家挣不到大钱,你必须从事赚钱的行业。

乔纳森也并非不学无术,他有一个当宇航员的梦想。

然而在公立学校,学生得到的教育资源十分有限,乔纳森在老师眼里,也总是甩不掉捣乱分子的锅,即便有时并不是他的错。

可以说,共同远大的志向和怀才不遇的心气儿,让两个小伙伴走到了一起。

然而,被校领导找家长之后,保罗的父母决定让他转学去哥哥读的私立学校,学费由外公外婆来资助。

这所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上学需按照规定穿体面的制服,学生人均家境优渥,最著名的校友便是长期资助学校的特朗普家族。

面对全新的环境,保罗感到无所适从,除了按部就班地上课、画画,他没怎么交到新朋友。

虽然他和乔纳森约好,会在户外活动时碰面,但两人隔着围栏交谈的场面,被其他同学投以异样的眼光,保罗顾及朋友的情绪,只能委婉地结束了碰面。

保罗把在新学校遇到的困扰告诉给外公,外公教导他要维护自己的朋友,下次有人说黑人小孩的坏话,一定要立刻反驳回去。

这番话瞬间解开了保罗的心结,但遗憾的是,这次是保罗最后一次与外公交谈,没多久外公就病逝了。

从那以后,保罗整日心不在焉。

一次偶然,他听到父亲对母亲说自己不是读书的料,整天想着当艺术家这种天方夜谭,一气之下决定和乔纳森离家出走。

为了筹集路费,他俩联手潜入保罗的学校,偷走了一台价值不菲的电脑,打算拿去当铺套现当路费。

没想到当铺老板当场报警,两人双双被抓进警局,保罗想起外公临终前的话,主动对警察坦白自己是主犯。

但就在保罗以为自己要被送去少管所时,警察居然释放了他,盗窃的罪名由乔纳森一人承担。

原来,爸爸来警局了解情况时,发现警察是自己多年前的维修雇主,为了表示对爸爸免费维修的感谢,警察决定放保罗一马。

从那之后,保罗再也没有见过乔纳森,他听从父亲的话,将过去彻底翻篇,迎接了全新的学校生活……

从情节来看,《世界末日》就是一篇非常私人化的日记,把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时光记录下来,剧情平铺直叙,甚至没有多少激烈的矛盾冲突。

然而仔细回味便会发现,导演其实已经将各种尖锐问题,藏在日常细节中,他最擅长的就是通过犹太家庭故事撕开美国社会伪装的美好

保罗任性叛逆的根源之一,来源于家庭教育。

作为移民后代,家里的长辈永远无法忘却自己在美国遭遇的不公待遇。

外公年轻时,因为一目了然的犹太人姓氏,多次在大学面试中被拒,之后靠着努力和拼搏,才跻身中产阶层,让家人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他用这段往事教育不愿转去私立学校的保罗,要紧紧抓住这珍贵的机会,因为只有接受良好的教育、考上大学,人生才不会像前辈们那样如此艰辛。

出身工人家庭的爸爸,也是在不公正待遇中长大的一代犹太人,家族把姓氏由“格莱泽施泰因”改为“格拉夫”,就是为了规避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在爸爸看来,“出人头地”才是保罗这一代要承担的家族重任,但碍于他有限的教育理念,只能用家庭暴力,让叛逆的保罗改邪归正。

但不论是外公的言传身教,还是父亲的拳打脚踢,保罗依旧对大人们描述的世界一知半解,直到他认识了乔纳森。

片中有一个情节,两个小伙伴坐地铁回家,乔纳森给保罗展示自己收藏的NASA纪念徽章,立志长大也要做一名宇航员。

而此时,车厢里还有两个非洲裔青年盯着他们,其中一个气势汹汹地警告乔纳森,无论如何NASA也不会要黑人。

这种警告仅仅是乔纳森生活的冰山一角,他受够了旁人对自己的指指点点,但实际上却无能为力,眼睁睁看着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奶奶因为病重被送入老人院,而自己即将被送进寄养家庭。

也正是因为显而易见的肤色,乔纳森在老师、警察面前,总是被视为众矢之的、害群之马、替罪羔羊。

这时,保罗忽然回想起大人们话中的潜台词——这个世界就是如此不公平,起初你会愤怒,对弱者产生同理心,但很快就会发现自己无法改变这一切,生活依旧在继续,最终萌生出微妙的感激之情,庆幸自己并不是那个“弱者”

保罗以为逃离这个家,就能甩开大人们的约束,拥抱自己理想中的生活,但他不知道家庭之外的世界,拥有同样价值观的大人,构成了美国社会的大多数。

影片最有深意的部分是片名“世界末日”(Armageddon Time),这个词之所以成为导演童年的主题,很大部分原因来自当时正在竞选总统的里根,他总是以此推崇新保守主义。

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时间节点,其实构成了整个故事的底色,在导演看来,“世界末日”就是他这一代移民后代在童年时期形成的文化创伤。

影片结尾,喊着“让我们把美国变得伟大”的里根,取得了决定性的选票,但围坐在电视机前的家人们却十分不满,妈妈甚至悲观地说“迟早会爆发核战争”。

这是故事里的人对未来的一次预言,也是故事外的人过去的回望。

过去那些潜藏在深处的社会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人们依旧愤怒、妥协、庆幸,这或许才是真正的世界末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