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润
(资料图片)12月24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发布讣告:著名表演艺术家、北京人艺艺委会顾问、退休干部郑榕同志,于2022年12月24日8时50分病逝,享年98岁。根据郑榕家人意愿,丧事一切从简。
郑榕,1924年生,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文联理事,北京人艺艺术委员会委员。他1942年考入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1943年开始从事话剧工作,参加过业余和职业演剧活动。1950年,郑榕加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他以出色的演技和独特的风度在舞台与银幕上深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塑造了众多令人们印象深刻的角色。1953年,他通过话剧《龙须沟》中赵老头一角奠定了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先后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塑造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如《胆剑篇》中的伍子胥、《武则天》中的裴炎、《明朗的天》中的赵树德、《耶戈尔•布雷乔夫和其他的人们》中的耶戈尔•布雷乔夫,《丹心谱》中的方凌轩等。特别是在北京人艺保留剧目《茶馆》和《雷雨》当中饰演的常四爷和周朴园形象,堪称话剧舞台上的经典人物。郑榕曾在《茶馆》中扮演常四爷,和于是之扮演的王掌柜、蓝天野扮演的秦二爷,共同成为中国话剧史上最经典的“仨老头儿”形象。三人当中,郑榕也是最后一位离开人世。有观众表示:“首版《茶馆》的仨老头,在天国聚首共话往昔了。”
郑榕在舞台实践不断丰富的同时,还写了不少表演方面的研究论文,如《〈茶馆〉的艺术感染力》、《焦菊隐导演艺术点滴》等。他演出的话剧《龙须沟》《丹心谱》《茶馆》还先后被搬上银幕。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他又活跃在影视银屏上,出演了《楚天风云》《谭嗣同》《两宫皇太后》《复仇大世界》《天下第一剑》《沧桑梨园情》《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影片和电视剧,把话剧表演的特长汇集于自己的影视表演之中,是德艺双馨的老一辈表演艺术家。他的离世,让无数同行和观众为之痛惜、怀念。
记者手记
郑榕:“我是人艺的一名小兵”
多年来,在北京人艺经常见到郑榕老师,除了舞台和排练厅,更多是在台下的观众席中。曾经身高一米八、有着魁梧身躯的他,由于多年腰疾的折磨,多年只能佝偻弯曲着身躯,甚至依靠轮椅才能行动。但即便这样,他依然坚持经常到剧场看戏,几乎人艺每部大戏首演,他都会到场,对人艺的挚爱与关心令人动容。很多次演出落幕时,都看到他激动地颤颤巍巍从观众席中站起身来为导演、演员鼓掌喝彩,此情此景,令人无比感动。
演出结束后,他还经常拄着拐棍或坐着轮椅,一个一个化妆间去慰问演员,毫不吝惜对他们的赞美与鼓励。有一次演出结束,已经很晚了,一位剧院的老艺术家念叨着不知道会不会有车送大家回家,而在一旁行动不便的郑榕老师第一反应却是:“我们最好别麻烦别人!”
“正派、正直、德艺双馨”
这些年,采访过很多人艺人,大家对郑榕老师最多的评价都是众口一词的“正派、正直、德艺双馨”。郑榕老师也是北京人艺公认的在艺术创作中最勤奋、最刻苦的演员。他能从1958年到1992年的34年中不停地对《茶馆》中扮演的常四爷进行反复研究,以求达到老舍先生“你们要把《茶馆》的文化演出来”的要求。而对他自己从1954年开始扮演的《雷雨》中的周朴园角色,则用了近五十年时间不断研究和总结。
200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时,正是因为郑榕老师的建议,观众们才能有机会看到话剧《屠夫》被再次搬上舞台,才能有幸看到坐在轮椅上的他和朱旭老师精彩的同台表演。郑榕当年曾在战争硝烟中只身跑到重庆渣滓洞,看到老百姓因战争的灾难流离失所的悲惨情景,还从集中营捡到一位烈士的日记一直珍藏,因此对和平有着极深刻的理解。
2012年,北京人艺建院60周年排演院庆大戏《甲子园》。郑榕老师在剧中饰演一位老将军。排练期间全剧组一起去香山老年公寓体验生活,他第一次去时觉得在场人太多,“大张旗鼓,挖不出真实情感”,所以又特意通过老同事找到95岁的老红军王定烈,私下听他讲自己的遭遇,参军打仗、战友牺牲,体会他的感情。郑榕在剧中还特意借鉴了老红军的一个动作,“把红五星军帽戴上,做个扛枪似的动作,然后行礼,这么看人”,当时郑老一边说,还一边把手遮在眼前,翻手背做动作,把现场记者都逗乐了。
《甲子园》演出时,郑榕扮演的举着玩具枪的“老兵”一举一动最让人欢乐。他说话底气十足,豪爽朴实又有幽默感,常常让台下爆发大笑。采访他时,他对我说:“演戏得找心里的感觉。现在的话剧太忽略‘人’了。话剧要反映现实生活,不能跟现实隔离。现在重提现实主义,难度太大。但是百花齐放,不能把现实主义一笔抹杀,创新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剧院有事找他都会高兴完成
多年来,剧院不管有任何事找郑榕老师,他都会高高兴兴尽职尽责完成,从不提任何要求。各媒体排着队找他这位元老采访中国话剧历史时,他也都会极其认真地对待;接受记者采访时,他甚至会提前准备好小纸条,秘密记下哪一年、哪一日、哪个人、哪出戏,以防自己忘记,就像当年写演员日记一样认真。这位始终关心中国话剧事业的老人,还集自己70年的艺术实践和对中国话剧发展的思考,写下了极有影响的文章《话剧百年随想》和《三问曹禺院长》。
郑榕老师也是记者见过最谦虚的演员之一,《甲子园》排练时,他甚至多次征求年轻演员对自己表演的意见,他说:“我要先跟他们沟通,我希望知道年轻人怎么来解释这个角色。”
郑榕对舞台的热爱,对戏剧人才的支持,体现在各个方面。2019年,京剧表演艺术家张火丁在长安大戏院首度演绎梅派经典剧目《霸王别姬》,演出谢幕时,当时95岁高龄的郑榕坐着轮椅和92岁的蓝天野一起登上舞台,为张火丁和高牧坤两位主演献花,郑榕激动地说:“我一边看一边流眼泪!京剧艺术不会死!”在中国戏曲学院举办的《霸王别姬》座谈会上,郑榕还特意赶到并发言给予鼓励:“张火丁通过几句唱腔就能把人带入那个时代的生活,让人被那个时代的感情所动,并联想到中国的发展和中国的未来,这真是奇迹!这正是我们戏剧艺术追求的目标!”
郑榕老师常自称为“人艺的一名小兵”,并说道:“我一生没做过多少事,只是经历了一些人生的风雨。我周围的人都比我成熟。我只能说,我是个幸运的人。话剧使我这一辈子生活得非常充实。话剧这个事业已经与我的生命凝结在一起了。它是我赖以安身立命之所在,是我生活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