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康生活家 | 段建国:现实主义创作演员养成法则

点击 泰康幸福说 关注

  • 段建国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国家一级演员,代表作《林则徐》。

    现任深圳大学、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艺术学院教授。

    灯光、摄影机已就位,段建国衣领后面藏着麦,在安排好的位置坐下,化妆师打开琳琅满目的化妆箱,打算开拍前再补一次粉,他身体迅速地后倾一下,本能式逃避。然后立马又调整回来,跟工作人员解释,哎呀这么多年真是化妆化怕了,自嘲和抱歉各站一半。

    只要靠近那些主光、辅光、轮廓光,他会马上想起片场岁月,脸上总是贴着厚粉和胡子,三四层古装戏服下被烤得大汗淋漓,为了减少反复化妆,拍戏时,宁愿一整天不吃饭。从十六七岁开始的演员生涯,从细微之处塑造着他,包括这些“专业内伤”和一触即发的心理阴影。

    顺利进入访谈状态的段建国,身形端正,腔调饱满,眉目之间见精神,每个表情都有感染力,举手投足哪里像67岁的人?

    扑面而来的是表演艺术家气质,一看就是台面上的人物——这些显而易见的优秀素质算是一种“专业福利”。

    这是跟段建国认识后的十分钟,他传递给我们的信息。

    CHAPTER 01

    从跑龙套开始

    高考刚结束不久,各个学院影视表演系又将迎来乌泱乌泱的报考大军,这儿永远是年轻人的梦工厂,当下是网红、小花、小鲜肉、顶流翻云覆雨的时代,明星似乎比以往更不问出身,谁都有一夜成名的可能性,直播里的光鲜生活似乎唾手可得,得宠的渴望与失宠的焦虑同样具备巨大的能量……

    当了几十年表演系教授的段建国早早把自己隔绝在这种浮躁之外,学生在他这里,能看到一条相对古典主义的演艺路径。“表演系不是培养明星的,顶多培养演员,是一个很辛苦的专业。”他说,做梦的孩子们如果能早点听进这句话,学习一步一步走,不论能不能成明星,人生都会少一些失望和踩空的危险。

    一个老师最想教给学生的,还要是回到如何做人的基本面上来。演员会做人,才有戏德,这是一个演员的核心素质。戏德有了,在这一行里的运气都不会太差。

    演员是三位一体的,他本身既是创作材料,又是创作工具,也是创作作品,一切都会呈现在自身的每个细微之处,没有讨巧可言。段建国天生一副正派小生脸,早被预测是男一号的命,回想演戏之初,从小就跟着老演员从边边角角的跑龙套做起。

    龙套角色也不简单。1970年,段建国在湖北省话剧院演《高原风雪》中一个测绘小兵,演前是要先去参加军训的,由地方兵团的指挥员来指导训练,列队齐步走,靠墙一站就是1小时。当真战士去训练,到了舞台上就像真战士来了,毫无破绽。

    专业学习上也要走正经的路子,段建国报考了上海戏剧学院,在表演系专业深造。毕业后,他在电视连续剧《林则徐》中扮演的林则徐,一个生机勃勃且正气凛然的男主角,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家喻户晓的角色。

    段建国在《雷雨》中扮演的周朴园

    CHAPTER 02

    做老师的成就感

    演而优则导,段建国随后又当起了导演,制作电视剧。此后,他在这个圈子的各种角色都尝试过后,发现自己更愿意当个表演系的老师,不再全力去追求聚光灯下的风光。

    他这样成长起来的演员,历经岁月沉淀,又舍得放下明星光环,也就更容易澄澈下来,什么事情应该怎么做,标杆尺度在哪儿,心里清清楚楚。问他欣赏什么样的演员,立马回说李雪健那样的就是德艺双馨的标杆,清晰明了、干干脆脆。

    做老师自有成就感,是他越做越有兴趣的事儿,自己经验与理念可以在更多人身上开花结果,一个班二十几个学生,把一个小群体都像自己的作品那样去打磨,看他们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也有劳动和创作的愉悦感。

    早期的学生有的已经成为各地艺术剧院总监级人物,有的成为国家一级演员;刚毕业的有的在当北漂,艰辛起步跑影视,最年轻的一批还在上大学,也积极做剧团剧社,当导演排话剧,一波一波一茬一茬地生长和成熟。

    看着新鲜血液欣欣向荣流向自己热爱的事业,段建国比自己在镜头和灯光下拼名搏利要快乐得多。

    _

    CHAPTER 03

    小剧场话剧

    在带学生的过程中,导戏和演戏的乐趣也变得纯粹起来,段建国喜欢做小剧场话剧,沉浸式的,整个场子可能就三五个演员和不到一百名的观众,互相听得见呼吸那种,演员和观众都能容易投入进来,交流直接。这些对舞台剧演员的考验也就更大,包括不带麦讲台词和各种临场反应,学生可以从中累积各种经验。

    段建国最近和学生在排练一个美国剧作家的作品。他兼当导演和演员,剧的内容是悬疑探案融入了一些女权主义,也有一定的实验性和探索性。如果不是新冠疫情影响,已经在深圳一家商业中心小剧场正式演出。他希望把它做成一个心理演练之旅,每一场都能让演员跟观众有近距离交流,这样的练习能让学生跳出程式化表演的窠臼,每一场表演都能得到现场观众最直接的反馈与评定。 自我感觉随时被校对和调整,破除那种站在“高高的舞台上”的心态,以活人演活人,每一个动作和每一句台词鲜活的在场感。

    对学生来说,这样演戏的姿态将是演艺生涯的基本底色,即便成为明星,也能沉得到戏和生活里来,不至于在时代的浮浪中失去了根基;对老师段建国来说,这是永葆演出青春的方式,有创作的欲望,感情饱满,始终保持一个比较适度的兴奋状态。

    这大概也是他既能继续从事演艺事业,又能使自己隔离在影视圈光怪陆离一面之外的智慧了。唯有如此,才能保全自己十分看重的生活,普通的、平常的看书喝茶和健身都能是日常享受。

    段建国是焦虑的内卷的绝缘体,跟演戏一样,他对健康有一套清晰的理念和执行方法——不要去糟蹋自己,有节制、有度量,强调且由衷热爱烟火气,几乎每天都能做到徒步1小时。微信朋友圈里还能刷到他健身的照片,做到了这些,大可不必大费周章地去追求健康和长寿。

    见惯了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可以心甘情愿从命运那里领一份普通的生活,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源于自我的主观投射,会调整这个投射就是成熟,但它不仅仅是年龄带来的,年老却不成熟的人很常见。段建国的成熟和从容来源于他的乐于主动担当,努力做力所能及的事,把结果导向自己想要的那一面。

    随着长寿时代的到来,教育和学习将是每个人的终身命题。一个文艺工作者、一个艺术家在舞台上塑造了无数光辉形象,到了老年,最应该让自己有正面示范作用,但却不必一定去当时代的弄潮儿。

    即便还有100年,段建国想要的还是目前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从从容容再为观众做几个好作品,再带几批学生,在工作和学习上的不松懈,也是保持好状态的秘诀。

    CHAPTER 04

    与老友相约养老

    (欢迎点击视频,听段先生讲述养老的选择)

    说起养老话题,跟其他事情调性一致,段建国也早早考虑清楚并规划好了。以前国外旅行和考察经验告诉他,一定是去养老院、养老社区,绝对不会去依靠依赖孩子,提前安排好,自己和孩子都放心。退休之前,他就考察好了,结合给父母和岳父母安排养老生活的亲身体会,最终选择了泰康之家,还约了一帮朋友结伴。

    在此之前,他也考虑过其他养老方式,包括居家养老、跟一些朋友抱团养老,但是那些方式往往医疗配套服务跟不上,真到了动不了的那一天,保姆也好、家人和朋友也好,都未必有专业护理水平,综合权衡下,医养结合的专业机构成了最佳选择。

    在段建国看来,一帮志同道合的老朋友能一起入住这样的养老机构,还能保留正常高质量的人际关系,大家一起喝喝茶、聊聊天,有机会的话发挥余热,自身情感和价值感有所皈依,才算有尊严和安全感的老年生活。

    这跟泰康想要推动的养老革命不谋而合。作为深圳理事会副理事长,他希望成为泰康和客户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多次表示希望泰康能把养老当事业来做,经常代表客户对泰康喊话: 我们把余生都交给你们了,不能辜负大家的信任啊!

    — END —

    【泰康生活家】

    作为特别策划栏目,聚焦于泰康的高客群体,邀请客户分享自己的人生哲学,传递多元价值观,开启一扇扇精神世界的大门。他们都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开辟了一番天地,对于生活、人生、未来,他们有着自己的思考,听听他们怎么说……

    文章来源:《幸福有约》第18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