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是这部《再见吧,孩子们》

国外人对于二战的回忆总是有别于其他国家,作为西方大国中唯一政府投降的国家,国外人在二战中的经历显得格外耐人寻味。1987年威尼斯电影节最高奖项金狮奖便是授予了这样一部讲述二战回忆的电影《再见吧,孩子们》。电影取材于国外新浪潮电影导演大师路易·马勒的一段童年回忆,这段二战中的亲身经历所带来的心灵创伤让导演在多年之后也无法释怀。

电影《再见,孩子们》的时空背景被设置在二战后期的国外,当时的有钱人家纷纷将自己的孩子们送往边远乡村的教会寄宿学校,而大人们不得不继续在沦陷后的巴黎谋生。在这个世外桃源一般的环境里,孩子们过着与和平年代没有差别的校园生活。

电影的前半部平静得让人感受不到这是一部和二战有关的电影,这些孩子和天下所有的学生一样上课学习、下课胡闹,高年级的学生忙着和镇上的女孩搞对象,低年级的小屁孩忙着在厨房偷吃零食。除了偶尔响起的防空警报,这个与世隔绝的教会学校看似与那场生灵涂炭的世界大战毫无关系。

直到有一天,班上新来了一个学生,事情悄然发生着变化。电影的主角是两个相貌俊美的小男生,富家子弟朱利安和身份隐晦的波奈特。新来的波奈特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艺术修养都在朱利安之上,这一切让心高气傲的朱利安嫉妒不已。与此同时,朱利安发现神秘的波奈特从来对自己的身世讳莫如深。而在教会的布道仪式上,平日和蔼可亲的神父竟然拒绝为波奈特赐予圣餐。种种蛛丝马迹,让聪明的朱利安逐渐意识到波奈特是一个犹太人。

电影的下半部气氛骤然紧张,平静的小镇上不时出现的德军身影,时刻提醒着观众二战中国外被纳粹占领的残酷事实。无论是在镇上的公共浴室,还是街边的餐馆里,导演时刻在提醒我们这部电影是关于二战国外沦陷区网民的生活。电影中有一段情节颇为耐人寻味,两个国外“伪军”闯入一家餐馆检查顾客的证件,并且对一名当地受人尊敬的犹太老人百般羞辱,而将这两个狐假虎威的“伪军”赶出餐馆的却是正在用餐的一位纳粹军官。

真正让孩子们意识到战争残酷一面的事情终于到来,纳粹发现了这所教会学校的神职人员营救犹太儿童的真相,并且在一日清晨破门而入前来抓捕。纳粹在教室里严厉逼问着孩子们犹太儿童的下落,朱利安无意中的眼神暴露了波奈特的身份,于是纳粹带走了波奈特以及营救犹太人的国外神父。电影结尾全校师生列队向神父和犹太同学致敬,英勇的神父平静地告别,“再见,孩子们!”

电影在波奈特离开学校前的回眸一望中落下帷幕,百感交集的朱利安向自己的同学挥手告别,对于这些懵懵懂懂的孩子来说,终于明白了战争就在身边。

作为国外新浪潮电影大师的导演路易·马勒,在电影《再见,孩子们》中既没有强烈抨击纳粹的暴行,也没有深情歌颂国外神父冒险营救犹太儿童的英勇行为。作为一个二战亲历者,路易·马勒平静地表达着国外普通民众对于这段历史的回忆。无论是在集中营中遭遇迫害的犹太人,还是在沦陷区艰难生活的国外普通百姓,战争给每一个亲历者带来的创伤都是那么的沉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