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2023年春节档已经结束,本来有一部新片上映可能打破僵局,毕竟阵容还不小。那就是郭富城,梁朝伟主演的《风再起时》。讲的又是香港雷洛和四大探长那点事儿,但我对于这部片子本来是有些兴趣的。
【资料图】原因就是这部片子的导演是《踏血寻梅》的翁子光,已经是仅有几个杰出香港青年导演之一。结果片子上映口碑太差了,一下子就没有什么兴趣了,电影没看就不分析电影本身了,还是从香港青年导演分析一下吧。
这个春节档国产电影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能量,主要就是郭帆导演的《流浪地球2》,这部电影方方面面的水平,真的在当前国产电影里是鹤立鸡群的存在。
这代表内地青年导演接过老牌导演的班,毕竟春节档除了张艺谋一个老将,《无名》程耳,《中国乒乓》邓超和《深海》田晓鹏都是75后,《流浪地球2》郭帆,《交换人生》苏伦是80后。
这些青年导演生活在中国崛起的年代,反映到影视剧上对于电影工业,电影美学都更有追求,哪怕对于电影题材的突破也更有勇气。
之前也写过港台电影在当前华语电影里竞争力越来越差的原因,但写的都是电影题材和产业发展的匮乏,这部《风再起时》平台预测总票房难过亿,这对于青年导演翁子光的发展只怕都有影响。
所以,港台电影的衰落只怕比我预想的还要快,毕竟青年人才是一个行业的未来,港台青年导演青黄不接的问题已经不输演员了。
2023年春节档的背后,隐藏着国产电影的一个大秘密
电影如果用大的领域划分,大概能分为文艺片,类型片和商业大片三个类别。文艺片就像基础科学,通常用来探索电影艺术的边界。类型片就是应用科学,也是科学研究但会考虑商业化,商业大片就是商业化成功的科学技术,它通常用类型片去包装。
所以,一个国家地区成熟的电影产业应该是个椭圆形的,文艺片是少数,毕竟探索电影艺术边界从来是少数导演在玩,作者型类型片是主流,用来撑起丰富的电影市场,商业娱乐大片用来赚钱支撑前两种类型。
港台电影衰落到什么地步?比演员更严重的其实是导演,这一点我们能从文艺片,类型片和商业大片青年导演来看,青年导演定义从70后算吧(也叫少壮派),毕竟对于导演来讲50岁往下是创作的巅峰。
香港电影因为曾经积累得最为深厚,现在青年导演层面还是比台湾辉煌一点。
一是文艺片青年导演三地最差,就是凭题材和现实尺度冲击眼球,内地不能拍的题材多,所以影迷和文青挺追捧,但论电影美学,电影文本,电影技法和电影表达都没什么突破,甚至有一种“强说愁”的幼稚感。
这几年的香港文艺片除了《一念无明》好些,其他像《麦路人》《浊水漂流》《妈妈的神奇小子》《一秒拳王》《叔叔》《金都》《沦落人》《翠丝》等等要美学没美学,要文本没文本,要技法没技术,要表达没表达。
充斥着一种那边年轻人某类表达但艺术追求却很差的感觉,你可是文艺片。
这不是我刻意贬低,衡量文艺片水平有两个简单逻辑,要么你在国内外a类电影节获奖,可以用来装x。要么你没有获奖的遗球,凭借极高艺术成就和口碑让观众念念不忘,讨论的时候再装x。
这些香港文艺片就《一念无明》好点,其它片子国外没奖,金像奖几个边角料。影迷闻名前去看过都骂声一片(包括我)。这类文艺片还剩下什么?就是反映现实?哪个地区没有现实反映,我需要看你这垃圾?
二是类型片有几个不错的导演,但和商业大片一样警匪片占比过高。
《智齿》的郑保瑞是72年的算一个,然后就是《风再起时》的导演翁子光,《少年的你》的曾国祥,陈可辛的弟子。麦浚龙也不错,但《风林火山》被压很难说他上限有多高。在我看来香港青年导演别无人才。
《悟空传》后郭子健废了,《大追捕》的周显扬早就废了。比较可惜的是《树大招风》三位年轻导演,这部片子后都没有什么后续。
三是商业大片导演顶在市场的还是老人,徐克,陈可辛,王晶等;中坚力量林超贤、刘伟强、叶伟民、邱礼涛、李仁港、庄文强、麦兆辉等。相比之下,70后的郑保瑞,梁乐民都算少壮派。
这几年的香港警匪大片都是上述香港导演拍的,香港电影圈也不是没有捧过新人,但不敢给新人拍商业大片,都是知名演员扶持那种,这导致新人导演不够知名,而且这些新人导演未必多新,多数是技术工种转正。
像古天乐的《犯罪现场》你知道导演是谁吗?同理《明日战记》导演呢?
其它类似香港导演还有一些,但也就那样了。原因和香港演员一样,因为整个文化产业衰落,老牌电影人都赚不到钱,扶持人也只能老带新,整个行业丧失新人掌握大投资作品的勇气,然后恶性循环。
经常出佳片,被誉为华语电影希望?台湾电影牛皮快吹破了
8090巅峰时代台湾电影处于内地电影和香港电影中间,商业电影比内地强些,但不如香港电影。文艺片比香港略强和内地一度在伯仲间,但2000年左右内地出现第六代导演后就落后了。
一是文艺片青年导演确实出了几个剑走偏锋的青年导演,而且水平不低。
《血观音》的杨雅喆71年,《大佛普拉斯》《同学麦娜丝》的黄信尧73年。
这些年台湾文艺片神作还有一个《阳光普照》,但导演钟孟宠是65年的,相当于内地第六代导演吧。
其它文艺片什么《一家子咕咕叫》《罪后真相》《哈勇家》《白日青春》等等。就像那些香港文艺片一样,既没有艺术价值,又没有美学追求,文本和技术也不行,影迷都夸不出口。
ps:很多人以为是台湾文艺片的《嘉年华》其实是部内地电影。
二是类型片上台湾悬疑片出了一个《目击者之追凶》《缉魂》的程伟豪,还有81年的陈正道,还有其他优秀悬疑片犯罪片导演吗?,程伟豪搞得恐怖片《红衣小女孩》也就那样了。
最后就是2022年凭借《咒》出位的恐怖片导演,大陆没法拍的别开生路吧。
ps:台湾曾经非常擅长青春片,爱情片和青春爱情文艺片,像《那些年》《我的少女时代》就火出圈,但这几年也没有知名作品,还挺奇怪的。
商业大片上基本没有了,本土没有什么商业大片,连来内地市场拍片老牌导演也没有,陈国富搞幕后,李安没回来,另外有几个爱情片导演圈钱严重,全是流水线烂片,不值一提。台湾电影巅峰时期也不擅长商业大片,倒也正常。
文艺片,类型片崛起,商业大片眼花缭乱?华语电影即将“王者归来”
很多网友印象里内地电影不行,审核和流量经济状态下有太多吐槽的地方,然而答案可能会让很多人意外。
一是商业大片过于混乱,老牌大导演仍然占据半壁江山,但内地新势力快要接班。
第五代剩下张艺谋,陈凯歌《伟大的胜利》出了预告,其它五代导演基本退隐或去世。晚半代冯小刚减产,姜文跟第六代的贾樟柯,娄烨和王小帅等一样在拍文艺片。香港导演不赘述,除了个别成绩越来越差。
第六代大导演除了宁浩和乌尔善拍商业大片(70后),其它人都是类型片导演。
演员转型,名人转型导演又占据了一波,这帮人拍的都是商业娱乐电影的,市场热度高但是水平很有限。70后分别有吴京、徐峥、陈思诚、邓超,80后则有王宝强、韩寒、郭敬明等等。
这几年真正独当一面的商业大片青年导演有这几个,《流浪地球》代表科幻大片的郭帆,《绣春刀》《刺杀小说家》代表古装大片的路阳,《无名之辈》《万里归途》的饶晓志,《药神》《奇迹》现实题材剧情片的文牧野,再到本来拍特效大片,后来拍什么绝症三部曲的韩延。
还有些现实题材商业剧情片青年导演,基本上都是80后,《人生大事》的刘江江,《我的姐姐》的殷若昕等。这里还没算上动画导演和喜剧片导演等。
二是类型片青年导演开始丰富起来,如果不是审核应该会更多。
像第六代导演《无名》的程耳是75后,武侠片徐浩峰是70后,犯罪片的曹保平,犯罪片的刁亦男是60后(但产量还高)。
犯罪片《心迷宫》《暴裂无声》的忻钰坤,悬疑片《平原上的夏洛克》徐磊,悬疑片+喜剧《扬名立万》刘循子墨都是80后,爱情片《爱情神话》的邵艺辉90后。还有一票成绩都差些的类型片导演,《风平浪静》《热带往事》《兔子暴力》《幕后玩家》《受益人》等等。
三是文艺片青年导演呈现蓬勃之势,已经有第七代导演的感觉。
我排第一档的《路边野餐》的毕赣,《春江水暖》的顾晓刚,《永安镇故事集》的魏书钧,现实主义导演《大象席地而坐》的胡波没了不讲了,全部都是80后。
其他文艺片导演还有很多,我觉得弱了一档吧,《过春天》《过昭关》《小伟》《隐入尘烟》《八月》等等,这些导演都是80后和90后,弱了两档的文艺片青年导演就更多了,这里就不列了。
演员没人了,导演也断代?2023年春节档后,华语电影又要行了
上面列举的内地导演不能说十不存一,但没有列入的青年导演很多。主要原因还是虽然有限制,有流量乱象的遗留,但内地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下是上升,而不是像港台倒退。有资本和热钱进入能够捧出导演,导演团队的崛起自然也能捧出一些演员。
这个趋势从2017年后左右开始,到现在时间还短加上3年“疫情”的冲击,现在只是冒头还远谈不上全面复兴,更谈不上崛起和繁荣。但是从《流浪地球2》和上面很多内地青年导演出现,到《满江红》衬托得老牌导演团队的落后。
港台老牌导演的情况也是一样的,可以看看甄子丹的《天龙八部之乔峰》。现在《风再起时》感觉香港青年导演也没跟上,这个趋势会越来越明显。内地青年导演会接过老牌导演的班,扛起华语电影的大旗,只剩下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大家都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