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编剧的采访,终于明白《人生之路》为何敢这样拍了!

看了编剧的采访,终于明白《人生之路》为何敢这样拍了!

《人生之路》自从开播以来,引起了巨大争议。

对于这部剧来说,只能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敢”!


【资料图】

原名为《人生·路遥》,而在临开播前突然改为了《人生之路》,如今看了该剧也自然会明白为何改名了。因为《人生之路》真的和《人生》没有多大关系,但是却非要顶着这一经典IP宣传,顶着小说中的角色人物名字演绎。

失真的服化道、场景,失真的人物,失真的剧情,让整部剧失去了年代质感,最终又沦为了一部较为传统俗套的类型剧。

编剧、导演为何敢如此编,如此拍,看了编剧的采访,终于明白了。

《新民晚报》采访了该剧的首席编剧洪靖惠。

实际上《人生之路》有着两位编剧,一位是洪靖惠,另一位是未夕。

而两位都并不是新人,其中洪靖惠,1979年生人,先后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也算是学院派编剧出身。早年主要是在戏剧圈,此后进入了电视剧圈。

先后担任过室内情景剧《家有外星人》的编剧,此后又担任《我是杜拉拉》《亲爱的翻译官》《颤抖吧,阿部!》等剧的编剧。

从整个履历上来说,经验并不是很丰富,尤其在电视剧圈,还是相当有限的。

而另一位编剧未夕是作家出身,编剧经历更是有限,主要担任过电影《孩子那些事儿》和电视剧《山海情》的编剧,当然我们也都知道《山海情》编剧众多,是个大项目。但是这位编剧曾写过《乔家的儿女》《果果的婚事》等小说,尤其《乔家的儿女》已经被改编成了电视剧,口碑不俗。

从编剧身份来看,二人资历都有限。

如今接受采访时,洪靖惠表示:“我改编的原则是——尊重原著、接续文脉”,尽力凸显原著意图。

看到这样的回答是不是有点可笑。

如果真的是这样,也不会骂声一片了。

但是不得不说确实续写了不少东西。

据她透露,全剧大约在20集左右开始全面进入上海背景。

高加林此后来到上海,成为了报社记者,最终还成为了作家。

刘巧珍也来到了上海,从给付家阿婆做保姆起,开始一步步创业,最终创业成功。

而黄亚萍及其父本就是上海人,之后也都回到了上海。

还有高双星本身就是在上海读大学。

情感纠葛是原著中的重点,当然在电视剧中也将会着重描绘。

编剧洪靖惠说道,“刘巧珍和高加林,高加林与黄亚萍,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环境里,都是势均力敌的情感双向奔赴。”“高考,是高加林的救命稻草;高加林,是黄亚萍的救命稻草……”

而对于改编,编剧洪靖惠特别提到,当下的现实状况是,影视剧观众数量肯定高于读者。因而,要让青年影视剧观众也能喜欢这部剧的要义是——真实,尤其是人物情感的真实。

不得不说,编剧洪靖惠很了解当下影视行业的现状,换句话说,她的这部剧就是编给年轻人看的,但是对于她提到的真实,不知道又有多少观众会认同呢。

但在该剧中的男女情感也的确符合当下年轻观众的审美喜好,诸如刘巧珍对高加林的暗恋,又是放气球,又是当街喊叫,很偶像剧。

另外她还说道,对于一部剧要有两个层次。

第一层就是市井故事,“首先要写一个老百姓喜欢的故事”;

第二层,是要体现个人追求的价值观和人生况味,“我作为一个上海人,肯定很想把上海融入到剧中,尤其是都市题材乃至如今《人生之路》这样折射中国城市文明发展进程的大作品”。

不知道这番话说出来后,她自己是否笑了,不管怎样,一部分老百姓肯定是首先笑了。

目前该剧播出7集,虽然如今剧情上渐入佳境,开始回到正途上,但是并没有多大新意,而刚开始的几集更是胡编乱改,不然也不会骂声一片了。

年代感严重失真,出现了很多不符合年代的服化道、场景、台词等,首先这就没有尊重原著,没有尊重历史,老百姓也不会喜欢这样的故事的。而对于上海的融入,虽然也合情合理,但是显然又太过个人化表达了。

正如某位网友所说:

“让一位浸透沪派文化情愫的剧作家,来改编诞生于黄土地的文学作品,一点不了解八十年代早中期的陕北农村,脱离原著凭自己的想象去改编怎么能够编剧出观众满意的剧本。”

虽然编剧洪靖惠生于七十年代末,也是经历过八九十年代的人,可是毕竟是在大城市出生长大,并未有过偏远地区生活的经历,加上又是学院派编剧,还是话剧编剧出身,更是让她无法去设身处地想象《人生》中的人物处境和年代感。

最终就是闭门造车,凭空想象而来,只是为了迎合当下年轻观众而改编的一部年代剧。

对于《人生之路》如今整个呈现出来的剧情,基本上和《幸福到万家》一致了,而《幸福到万家》也是改编于经典的,但是显然跳脱出了时代,而是放在了当下,但是《人生之路》却并未如此,而是依然选择在了那个年代,就出现了很多不合时宜的设置。

《幸福到万家》中出现了冒名顶替上大学的情节,出现了主角们进入大城市打拼的情节,而如今在《人生之路》同样如此演绎,基本上已经落入了俗套,自然就无法再像经典那样成为经典了。

为何如今翻拍、改编经典屡屡翻车,显然编剧要负有很大责任,一方面是阅历不够,一方面是缺乏调查研究,最终都为市场而妥协,失去了编剧该有的责任。

《人生之路》不是《人生》,自然不需要按照《人生》的标准评判《人生之路》,但是作为改编之作,还是需要尊重一下原著,而作为年代剧又需要遵循年代剧的创作规律,而不是肆意改编,不然就是自毁口碑,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