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中处处有红楼梦的影子?但甄嬛传只是形似,孤城闭才是神似

都说《甄嬛传》(剧版),处处有《红楼梦》的影子。

《甄嬛传》(剧版)比《甄嬛传》(原著)高明的地方,在于郑晓龙导演深刻的理解了“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后宫女子悲苦命运,并塑造了群像悲剧,辅以成功的选角演员和演技加成,才成为IP改编中最爆款最有传播度的一部历史古装剧。

而这个主题,是从《红楼梦》中来的。很多红楼梦粉都说,没有这个加成,甄嬛原著只是宫斗和典故拼凑而已。

《甄嬛传》原著中,有直接饮用借鉴原句的地方,比如“把冰块含在舌底下,不吃,只为取那凉意”;

有借用桥段的地方,如前几集里,夏冬春天天指桑骂槐,骂安陵容,句子有点类似借鉴秋桐骂尤二姐;

也有草蛇灰线的千里伏笔手法,和《红楼梦》很相似。

比如甄嬛和果郡王从暧昧到定情,他俩有3次伏笔:

第一次,甄嬛和果郡王同舟,说起了西湖泛舟的范蠡和西施,此处呼应了黑化之后,甄嬛从甘露寺回宫时,恰恰是果郡王送的甄嬛;

第二次,夕颜这种花的名字,花开短暂又见不得光,名字寓意都不吉利;果郡王竟然喜欢合欢花,相思空空,暗含着甄嬛的情感得不到善终,终究是孤苦一人;

第三次,隆科多被太后赐了毒酒,安排了一个类比手法,就在这一集甄嬛与果郡王定情,轮回与宿命之感,回过头想想,真是人生如棋。

其他的桥段,书中有沿用了《金瓶梅》的“狮子猫扑杀西门庆之子”的情节,此处指的是安陵容纵容皇后的猫,扑倒了富察贵人导致流产这件事,这个桥段应该就是潘金莲用狮子猫,扑死了李瓶儿的儿子官哥的化用。

在这2点上,《孤城闭》颇有《红楼梦》神韵。

第一点,悲剧的本质:“他们都是被时代所误的人”。

兖国公主爱的陪嫁内侍梁怀吉,在史书上是有明确记载的。梁怀吉原是读书人,最开始是内侍省的一个普通内侍,后来被调进后省服侍公主。在陪伴公主的很多年里,想必擅长诗词歌赋的两个人,有很多的共同话题。

《续资治通鉴长编》里,写过兖国公主和梁怀吉常常对饮,只是用了7个字:“公主尝与怀吉饮”。

这其实很正常。贵族女子召集内侍、侍女陪坐喝酒唱歌,是风雅之事;否则《韩熙载夜宴图》怎么会流传至今,被无数人津津乐道五代十国时贵族们的盛会;但是不正常的,是后面4个字:杨氏窥之。

杨氏是谁呢,驸马李玮他亲妈,扒着门缝偷看儿媳妇喝酒谈心,不是一般人。

宋仁宗为狸猫换太子的主角,母亲李妃从始至终没有和儿子在一起过,宋仁宗之愧疚可想而知。李妃早死,仁宗皇帝把这份愧疚移情到了自己舅舅老李家。

李家是小门小户,突如其来的富贵,让他们成为汴京城里最炙手可热的话题人物。然而世家大族,不会屑于跟这种皇亲国戚攀附亲家;诗书鼎鸣之人,更不会丢了书香门第这4个字。并且,李玮的辈分,非常高——他跟皇帝,是表兄弟!

这么高的辈分,谁敢说结亲家呢?最终还是仁宗嫁了女儿过去。

所以史学家们在写“窥”这个字的时候,就表明了态度:公主她婆婆是个市井小民,没文化的老太太,“偷窥”儿媳妇这件事,比兖国公主跟梁怀吉夜饮谈笑更卑劣。

扒门缝偷窥这件事,一定是引发了公主的愤怒。如何跟驸马、婆婆争吵不得而知,但随后公主夜扣宫门,成为了北宋第一八卦事件是毫无疑问的,热搜之多,连范仲淹、司马光等人都要上书;皇帝震怒,气的把梁怀吉撵到了“配西京洒扫班”,也就是罚他去洛阳扫皇陵,这是一种针对宦官的非常重的处罚方式。

兖国公主必定不肯善罢甘休。当时仁宗几个孩子都死了,唯独大女儿兖国公主平安活着长大,并且让皇帝看到了她出嫁,这份在父母心中的话语权之重,压过了群臣的热搜,所以逼得仁宗又把这个小内侍给召回了京城“归前省”,约等于看大门扫院子,不准靠近公主。

悲剧从这里展开。

然则《孤城闭》,并不仅仅是困守着公主的伤春悲秋,而是将这份悲剧引申,不仅是怀吉和公主的爱而不得,而是爱情和身份的冲突,欲望和精神共鸣的冲突,个人意志和历史巨浪的冲突。

公主与怀吉可怜,但整个故事里,谁又不可怜呢?

仁宗不爱公主吗?但他的愧疚和孝道,在女儿亲情之上。对于自己的亲妈家亲戚,他必须有个姿态,有个孝道,这是立身之根本;

司马光上书怒斥公主,是真的要逼死她吗?儒家礼教,帝王风范,为人先表,容不得公主做错事情,被市井百姓指摘。反对者说这是思维局限,已经内化为道德枷锁,决不允许帝王之子越雷池半步。可司马光强调的担当,是君王和公主也无法逃避尊荣下的责任:在其位,谋其事,尽其责。这又有什么错误?

婆婆杨老太太真是针对公主吗?婆媳本身难相处,她所做的一切,出发点是为了那个对公主死心塌地却连一个好脸子都得不来的儿子。

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被时代所伤。

第二点,前堂后宫,没有恶人,却始终逃不过命运。

北宋皇后一贯出自武将之门。这是杯酒释兵权后的定律。尽管有飞白定情,但皇帝自始至终忌惮着皇后的家族,和她背后武将们的权力猜疑。

贵妃是仁宗一生所爱,她想要的却是在皇宫中的位置。

政党倾轧,各有所争,司马光、王安石、晏殊、欧阳修、苏轼、范仲淹等声名显赫的人物,哪一个都并不简简单单的为了一己之私,越是如此,他们之间的立场政见,才最让读者莫名压抑。

君君臣臣、礼义廉耻、嫡庶有别、门当户对,交错出了大宋背后的隐忧。神宗熙宁三年,兖国公主郁郁而亡,年仅32周岁。她名义上的丈夫李玮顶着驸马都尉的空头衔同样郁闷地过了十几年,在兖国公主薨后,神宗皇帝以“奉主无状”的罪名把他贬到了陈州,也算是放了他一条生路。而梁怀吉从此再无消息,不知所终,皇帝怎么会放过他?必定是早已暗杀。

真实历史,总比架空王朝,更有直击人心的共鸣。

《甄嬛传》讲的是“以恶制恶”,好人要想立住脚,那得要比坏人更坏,更有心机。这是类似于复仇者的“比坏”;宫斗剧的步步惊心,观众设身处地,会同情并理解剧中人物的悲惨命运和他们所作的挣扎。

《孤城闭》却是一个“闭”字,每个人的命运形成一个闭环,循环往复,没有输赢。

原著开场,如同宋词描摹东京夜雨,浇湿了徽柔和怀吉的未来,这一场景就像《《红楼梦》》中秦可卿的死预示着贾氏家族的最终覆灭一样。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北宋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羌管弄晴,但总会敲响他的暮鼓晨钟。

盛唐气象消失不再,杨柳岸晓风残月,气质向内在压抑浸透,就像那首词说的一样,终相误,桃源路,万里苍苍烟水暮。留君不住君须去,秋月春风闲度。桃花零乱如红雨,人面不知何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