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边,年少的男孩对妈妈说:“要跳你自己跳吧,我想回家……”
生活的苦,多得难以下咽,对一个突然失明的孩子及其家庭来说,雪上加霜。于是那一年,走投无路的母亲,带着步履维艰的孩子来到江边,打算了却一切。
这个孩子失去了光明,注定余生孤独。但当江风吹过身体,他决定去热爱这残破而滚烫的生命。
(相关资料图)他叫周云蓬。
1995年,25岁的周云蓬从沈阳来到北京,在圆明园的画家村租了一间小房子……
在这里,他认识了张慧生。
张慧生是一个吉他老师,也是个记琴谱的天才。租住在圆明园画家村的他,人缘极好,家里整天流水宴,酒到浓时,他就开始弹吉他唱歌。
每次,张慧生必唱的是海子的诗歌《九月》。
2001年冬天,张慧生在出租屋用一根琴弦自缢身亡,没人知道原因。
宴席已散,本就不为人所知的他,逐渐被人遗忘,《九月》眼看就要消失,周云蓬挽留住了它。
他为《九月》加了一个明亮、渐行渐远的吉他前奏。“一个叫木头,一个叫马尾”在周云蓬的歌声下,周而复始,苍凉孤绝。
这年,周云蓬31岁,张慧生33岁,海子已经去世12年了。
周云蓬在中间加了两句独白,它源自海子的《怅望祁连·之二》,他认为游牧民族失去家园的悲怆,放在这里挺契合。
“亡我祁连山,使我牛羊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
作词者海子卧轨自杀,谱曲者张慧生悬房梁自缢,歌者周云蓬双目失明。
一位盲人唱两个已故人写的歌,本身就意味深长。因为《九月》,他们共同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不同于选择自杀的海子与张慧生,自9岁就成为盲人的周云蓬生性乐观,在他的身上有着一种莫名的滚热美好的东西。
“能看见什么,不能看见什么,那是我们的宿命。”
周云蓬与命运,是相逢一笑泯恩仇。
他热爱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