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博的文盲,不仅是个笑话

王一博的文盲,不仅是个笑话

王一博的文盲笑话背后,隐藏着一个可悲的折叠社会。

这个春节出圈的, 除了热闹的电影骂战。

还有王一博的一些文盲笑话。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无名》路演,观众提问:

“一博,在你心中叶先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在你塑造他、想把他呈现给观众的时候,你认为他身上最难捕捉到的点是什么?”

这本该是一个最基础的问题,演员要想诠释好角色,起码要先理解角色。

然而王一博,贡献了史诗级灾难般的回应。

听到问题后,王一博沉默了5秒。

这漫长的5秒钟,他看天,他眨眼,他欲言又止,似乎在努力思考。

最后他拿起话筒,支支吾吾回答:

“这个确实啊,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就……这种类似阅读理解,随便说几句都给分的问题,他是一句也答不出来。

原来这5秒,是文盲绝望的5秒。

同样的问题,粉丝问“如果遇到叶先生会说什么?”

王一博采取回避战术,说问题“没有意义”,“我们不会见面”。

同样的问题,吴京的回答是:

类似的还有,观众提问:

“叶先生这个角色对您有什么启发?或者说学到了什么?”

又是沉默的5秒。

在露出震惊、疑惑的表情之后,王一博的回答是:

这个我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你。”

提问者只好问一些更简单的:

“您对于这个角色有什么想跟大家分享的吗?”

王一博直截了当:“没有,大家看就好了。”

而作为演员,被问到关于表演的问题,他同样“绝望”。

被问“拍电影和拍电视剧带给你的情绪体验有什么不同?”

他回答:“没有不同。”

这些路演片段在网上流传,围观者捧腹大笑。

就像围观不知道自己早已露出尾巴的妖怪,在那装模作样地演戏。

一个众星捧月的顶流偶像,就这样沦为众人眼里的笑话。

而后网友翻出了很多王一博的那些“绝望”瞬间:

“到此一游”四个字,只会写“一”;

四字成语,他说“爸爸妈妈”;

念广告词“在线学习英语,孩子口语好,学习棒”,他的断句是“在线学习英语,孩子口语,好学习,棒”;

“用三个词形容你的性格”,王一博答“不 知 道”。

文盲程度,匪夷所思。

然而这个笑话却实在无法让人酣畅淋漓,笑过之后难免悲凉。

因为文盲不仅是文盲,还是能日入208w的文盲。

甚至文盲不仅只有他一个,娱乐圈“九漏鱼”早就被翻来覆去吐槽。

但他们仍然心安理得地享受万人敬仰,拿着无数人寒窗苦读十几年,卷一辈子也无法挣到的钱。

不得不说,这是当今社会黑色幽默一则。

文盲当然不是罪,但不尊重观众却一定有罪。

当王一博扭扭捏捏答不出来关于角色的任何问题时,我们无法相信他真有用心去对待这部电影,尊重给他掏钱的观众。

不会有人嘲笑王宝强的学历低。

王宝强草根出身,没上过几天学。

《十三邀》里,他坦言自己刚开始拍戏特别吃力,“读书不多,背词也不好,这个字认得也不多。”

看不懂剧本,他就随身携带字典。一个字一个字地查,一句话一句话地理解。

其他人看剧本两个小时,他可能要花上一天去看懂。

于是,这样一个一开始不识字的人,

他理解了《士兵突击》里许三多是怎样的“心重,较真又自卑”;

他看树先生也格外透彻,懂得这个正常人眼里的傻子,其实比大多数人看得更远。

看懂并且理解剧本,他用了多少个不敢休息一秒钟的日日夜夜,我们不得而知。

构架于理解之上的表演,王宝强同样肯拼命。

《士兵突击》里,许三多要翻三百多个单杠。

王宝强拒绝了替身,自己要翻完整个长镜头,到最后直接吐了,大拇指被摩得掉了一块肉。

就是这种对演戏的尊重,让他从饥一顿饱一顿的群演逆袭成为影帝,演技被写进教科书。

但他一直谦卑,永远尊重观众。

“金扫帚”每年评烂片,大部分演员置之不理,但有一年,已经跻身一线的王宝强却去现场领了这个耻辱的奖杯。

他说,虽然不光彩,“但是它可以鞭策你进步。”

“因为我爱电影,我尊重电影,我尊重观众,尊重在座的前辈,所以我一定要亲自来领。”

他清楚地知道:站在聚光灯下,就要拿出让观众折服的本事。

德行要配得上你的位置。

这是对你自己脸皮的尊重,也是对观众的尊重。

而对观众的尊重,换来的自然就是观众对他的尊重。

谁会去嘲讽他“学历低”呢?这反而成了他荣耀的背景音。

如今,流量明星们备受嘲讽,根源不过是他们从未尊重过观众。

当你用“过家家”式的演技敷衍,就别怪有人嘲笑你油腻;

当你连戏的逻辑都懒得思考,就别怪人们把你当笑话。

你是明星,你也是个笑话。

只不过,倍感无力的是,骂声再大却也无济于事,他们仍然拿着天价片酬。

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如今普通人很难再去共情明星,没人再愿意听他们的卖惨。

昨天,因为《狂飙》爆火的张颂文,在热搜上挂了一天。

因为他曾经在采访里说“中国只有0.5%的演员能做到衣食无忧,剩下99.5%的演员都收入极低。”

尽管这是他成名前,经历过捡菜叶吃的贫苦后,希望为更多沉默的演员们发声。

尽管他早就表示不希望大众觉得他“惨”,他演戏后生活已经改善了很多。

但此话被翻出来后,还是一片骂声。

因为作为普通人,我们知道有太多贫苦的人们,在为了活着挣扎。

我们知道他们口中的「极低」,或许是就是普通人一直以来的真实生活。

就像王传君说自己有段时间最穷,结果卡里一百多万。

或许,不是普通人无法共情明星了,而是明星根本不共情普通人。

前段时间杨幂参加直播,将一个上位者傲慢的嘴脸体现的淋漓尽致:翻白眼,不耐烦,完全不尊重主持人。

主持人按照流程给她展示截图,她不客气地回怼:“这张截图你不用展示了,你可以把脸遮上。”转过头就翻白眼叹气。

主持人cue流程,她不耐烦:“你不要操纵我的人生,我自己来好吗。”

总之,大明星杨幂,是收了钱却一点也不愿意配合,主持人被怼受气却还要保持微笑。

主持人,简直是我们普通打工人的真实写照,挣钱确实不容易。

而杨幂的态度,就已经说明了明星们的高高在上。

趾高气昂,以为自己高人一等;享受特权,却践踏着普通人的权利。

十八线糊咖余景天,在机场故意拖延享受粉丝拥戴,全然不顾他的行为已经造成机场的拥堵,警察前来催促竟还被粉丝责骂。

流量偶像蔡徐坤,电梯门要别人开;

他出现的地方,路人要被工作人员暴力挤到墙角。

“内娱到底在高贵什么?”

这句话被反复提及的时候,也一遍遍诉说着普通人的愤怒。

我们以为,尊严和生命本该是跨越阶级的硬通货。

可事实是这群胸无点墨的小丑们肆意对普通人尊严的践踏。

所谓“普通人”,就是我们这些踏实工作,用劳动创造生活,在劳累的生活里仍然不忘善良的大多数人。

但我们拼命往上卷,却仍然无法触及他们万分之一的生活。

这便是这幽默笑话的黑色内核。

流量能肆无忌惮,一部分原因就是有人「惯」着。

偶像一出事,最急的是粉丝。

偶像本人可能还没想好怎么解释,粉丝们已经各种找补,所谓“反黑”。

李易峰出事,疯狂的粉丝立马喊冤,竟然可以说出“李易峰谈恋爱就伤害粉丝,万般无奈选择嫖娼”这种话。

人们说杨幂刻薄,粉丝立马脑补出所谓对家,哭着喊着说“别太嫉妒大美女”。

偶像是粉丝眼里不容侵犯的神,路人提个名字大概都要犯忌讳。

罗翔曾谈及偶像,他说偶像的“偶”,在中文里通“禺”,意味愚蠢。

他说,我们并不需要偶像。

鲁迅先生笔下的“偶像”,是闰土供奉的鬼神。

它们由木头、泥土等雕塑而成,供人敬奉。虚无缥缈,从来都不是活物。

《故乡》里,在生活的重担下,闰土逐渐麻木,他开始喊迅哥为老爷,也总不忘记“崇拜偶像”。

而某种意义上,很多粉丝与偶像的关系,正如麻木的闰土和灶台上的“偶像”。

但很多粉丝对于偶像的追捧进入了一种极端,陷入一种“麻木”。

这种“麻木”的表现为:

他们不把自己和偶像放在平等的位置,而必须以做数据掏钱表现自己的敬意,类似三跪九拜;

由此,他们从来不敢正视偶像,也不敢思索偶像的真假与好坏。

他们要把偶像捧得高高在上,好认可自己跪拜的价值。

而麻木的后果,就是自欺欺人不接受真实的偶像,甚至把思考能力都建立在对偶像的喜好上。

偶像演的戏,没有表情也要夸;偶像翻车,一定是对家在黑。

于是偶像们肆无忌惮,娱乐圈牛马蛇神,乌烟瘴气。

正如罗翔所说,但把“人”捧成神作为“偶”,就必定有翻车的一天。

我们不需要偶像,需要的是“榜样”。

榜样是我们学习的对象,但榜样会腐朽,榜样可以有缺陷。

《2019微博粉丝白皮书》显示,74.4%的娱乐明星微博活跃粉丝在20-29岁之间,还有8.2%的粉丝年龄在20岁以下。

20-29岁,人生中最黄金的年龄,大有作为的年纪。

与其陷于“造神”的虚妄与麻木,不如去寻找榜样,学习榜样。

我们谈黑色幽默,谈明星的特权,但永远不能只停留在愤怒上。

麻木的闰土需要认清的是,自己看上去是偶像最亲密的敬奉者,实际上却已然是被践踏的弱者。

只能靠双手改变自己生活,而不是跪拜。

而当更多的人以清醒的态度去平视偶像明星,这内娱也能早日结束它的疯狂。

更多的人去抗议明星的天价片酬,抵制无德偶像,折叠社会总有一天可以更平整。

点个赞——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鲁迅先生的这句话,送给我们每一个青年。

去改变,要公平。

当然,也送给那些「跪拜」的粉丝。

祝愿你们早日「摆脱冷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