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在米歇尔杨勇夺奥斯卡后,贵圈再也没有什么动静能扰乱我心。
但这个周末,我还是发足了一夜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没错,郑秀文拿到了第一座金像奖影后。
大家的欢呼声也不是恭喜Sammi,而是恭喜金像奖终于识相。
“郑秀文十提终中”,这一话题挽回了近年金像奖关注度的颓势,更圆了我们与她多年的约定。
迟来,但到。
“迟到的幸运”一词,仿佛一直伴随着郑秀文。
她生涯中的每一次低谷,冥冥中都在为下一次的生机勃发作准备。当你以为她踏入晦暗,她又总发出耀目的光来。
摘四个字概括她的事业,大概是福祸相依。
歌手生涯港台封后,内地后劲不足。影视生涯卖气十足,奖项一路陪跑。
但在我看来,这样一个由缺憾到圆满的人物轴,反而更具传奇色彩了。
良机打开了她的光景,沉寂丰富了她的路途。
一代天后的诞生往往绕不开“机遇”二字。
Sammi的第一个机遇,是16岁时的无心插柳。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陪朋友一起报名了TVB的新秀歌唱大赛。但真到赛程之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出道的,却是她。
天赋运气一个不落。如今看,她也注定要吃这碗饭的。
而正式开启演绎事业后,“赶巧”二字,也始终与她相随。
Sammi出道之际,恰好是香港文娱遍地开花之时。
90年代的香港乐坛被视为“天后”最后的荣光。
那时正值巅峰期的王菲、林忆莲、叶倩文三人,常驻在各大颁奖典礼的歌后名单里,代表着港娱最繁茂的气象。
而后辈里最先冒头,并接过天后衣钵的,也是郑秀文。
1993年香港劲歌金曲歌后提名现场 郑秀文(右三)
当时华星为郑秀文打造的路数是“国民初恋”,但郑秀文却一心想做一个特立独行的歌者。
很快,双方出现了合约内外的各种纠纷,有关郑秀文的各种恶意传闻也随即散开。娱乐记者趁机落井下石,指她“摆臭架子”“未红先骄”等等。
歌手事业一时的滑铁卢,却让她获得了第二个机遇。
捧红了黎明的金牌经理人李进,看中了她的独立和野心,决定和她签下合约。
那一年,她转到了新东家华纳。
后来我们也都知道了。在华纳的首张专辑《舍不得你》让她名声大噪,风头一时无两。
华纳时期的郑秀文
95年这个节点太妙了,彼时乐坛的新鲜血液正在暗涌之中:
陈奕迅和杨千嬅初出茅庐,分获同届歌唱比赛的冠季军;陈慧琳正式出道,横扫各大颁奖典礼新人奖;容祖儿几经波折,加盟了飞图唱片,也就是现在的英皇娱乐。
迟来的大爆,反让Sammi成为新一代的领头羊。
后来的《值得》更一举打入内地市场,成为了郑秀文逢演唱会必唱的金曲前五,也是其中唯一的国语歌。
粉丝票选郑秀文演唱会必唱金曲
更幸运的是,歌唱事业的飘红,让郑秀文有机会涉猎影视领域。
初登银幕的《飞虎精英》中,还带着婴儿肥的Sammi举手投足都是风情,美得毫无保留。
参演的TVB剧如《大头绿衣斗僵尸》,同样是童年经典之作。
再到后来的《百分百感觉》反响同样不俗,还有续集和翻拍。
踏足新领土的Sammi,开始显露出自己的卖座实力。
而这,让她遇到人生的第三个机遇。
她最重要的伯乐,杜琪峰。
1992年,电影《审死官》刷新了香港票房纪录,狂揽5000万票房。
这让电影的导演杜琪峰开始有底气探索自己的风格,拍摄一些实验倾向的片子。
但杜Sir却由此迎来了多年的票房低迷期,一度无钱交租。
此时的郑秀文商业转化力毋庸置疑,却唯独缺少银幕代表作。
于是,《孤男寡女》就此问世。
杜琪峰x韦家辉x刘德华x郑秀文,成为港娱的一声惊雷。
某种程度上,郑秀文才是杜琪峰的福星。
《孤男寡女》是千禧年后香港第一个票房冠军,次年原版人马制作的《瘦身男女》又拿了第二。
这,发生在港娱黄金时代的夕照里。
刘德华和郑秀文先后合作了8次,是港片史上最经典的CP之一。所以当Sammi从刘德华手中接过奖杯时,竟有种再续前缘的动人。
而再回过头来看千禧年间银幕中的郑秀文,你仿佛也能窥见都市港女的一个切面:
在香港这样一个钢筋森林中,焦虑如同空气般无所不在。
而她的角色,或是强迫症大发的偏执狂,或是胡吃海塞的胖妞,她们生存的现实里空虚太多,只能用机械动作来填补。
这反射出整个东亚社会的普遍情绪。
而当如此对味的中环港女遇上真爱,恰能稍稍抚慰这个焦虑的时代。
郑秀文的一系列商业电影,俘获了难以计数的观众,更成为一代人记忆里的独特风景。
她是我们亲自选择的天后。
她自称不是那种会有演戏心得的人,很多时候只是靠感觉。
可能正是凭这种纯粹的劲头,让她能如此直接地敲开大众心门,与我们相连。
这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所谓“时势造英雄”。
郑秀文的运气在于恰好赶上港娱最后的时势,颇为传奇地从地平线升起。
可上一秒成为了时代的声音,下一秒的顺势而为却落后了。
没人会预想到,新世纪的香港乐坛声势急转直下。
从而承接着登上舞台的是台娱。人们的随身听里开始更多播放周杰伦、蔡依林、孙燕姿的旋律。
那时,郑秀文一度被媒体称为“香港乐坛最后的天后”。同代的新生选手,有的卖气后继无力,有的走不出大湾区。
更鲜少有人能复刻她两条事业线的运气。
在港娱衰落期的开始,Sammi其实一度还很能打。
不仅不缺影视资源,《终身美丽》《眉飞色舞》等名曲,更让她在乐坛始终占有一席之地。
但巅峰的背后,其实危机四伏。
港乐市场大幅萎缩,行业的竞争气氛也急剧下降。
也许出于狮子女的自尊心,郑秀文说她那几年最怕得不到榜单第一。曾经助她上青云的野心,转而成为侵蚀她精神和身体的我执。
2005年,一路来积累的痛苦终让她不堪重负,Sammi选择暂时退场休息。
这一离开,就是整整两年。
Sammi自述患抑郁症时的痛苦
音乐事业按下暂停键,表演上得不到奖项认可的遗憾也逐年累计。
她从第一部电影开始被金像奖提名,一直到呕心沥血出演、乃至诱发抑郁症的《长恨歌》,十几年时间里她始终陪跑。
做“市民天后”“商业女王”,反过来成为Sammi的桎梏。
其实,一部电影有没有那个拿奖的“相”,和演员的表现一样关键。
21届香港金像奖,她曾凭《同居密友》《瘦身男女》《钟无艳》独占影后提名的五分之三。连她自己都开始紧张,是不是真的到了折桂的时刻?
但恰如我们所知的,她依旧与奖项擦肩而过。
不怪Sammi不争气。相比自己的三部轻喜剧,张艾嘉和梅艳芳的冲奖作毕竟要严肃、深沉太多,人物弧光也更夺目。
那年封后的张艾嘉在《地久天长》中饰演绝症少年的母亲,拍摄期间她还经历了自己儿子被绑架的巨大创伤。
因此,这部片中她真达到了人戏合一的境界。
Sammi数次提名金像影后,碰上的都是这样难顶的对手。
她碰上过《一代宗师》的章子怡、《如果爱》的周迅、《少年的你》的周冬雨……
最夸张的是2001年。提名中另外四位均是圈内最拔尖的演员,作品也都是垂名影史的经典。
夹在其中的Sammi,多少显得力不从心。
而极少数能把港式轻喜剧演出“经典”气派的,另一位天后杨千嬅又先行了一步。
Miriam凭《春娇与志明》摘下金像影后
于是,金像的前十次折戟,隐喻带了些宿命论的味道。
恰如她经常所扮演的角色那样,郑秀文在奖项面前,注定是要被边缘化的。
Sammi曾在采访中说过,她其实内心觉得自己陪跑是应该的。
《爆谷一周》
她聊《孤男寡女》中饰演的都市女人Kinki,说她和自己一样,十三点、神经质,但也因此她很爱扮这类角色。
《爆谷一周》
但这种没那么厉害的电影、没那么耀眼的角色,从开始就更难被学院看到华彩。
要那些穿梭在香港街头里的“十三点”戴影后桂冠,她们可能还嫌重呢。
《孤男寡女》
不会忘记,杜琪峰曾为Sammi送了金像奖一句“TMD”。
护犊子心态昭然若揭。
也确实,杜Sir始终是最懂郑秀文,也最会拍郑秀文的。
在那些影史封神的黑帮电影之外,他用多达七部世俗喜剧(另有非喜剧风格的《高海拔之恋II》),将郑秀文嵌入了你我所存在的世界。
每个人的记忆里,必定有一个在大街上跌跌撞撞的Sammi。
《盲探》
郑秀文很亏吗?
表面上看,的确是。
可我又始终觉得,这些活在二流商业电影里、自带劣根性的小人物,远比苏丽珍或宫二更贴近你我。
《我左眼见到鬼》
或许你都没发现。
当代青年,口头永远挂着“好想发疯”“好美的精神状态”,乃至一句“啊啊啊”表达所有感知。
而若干年前的郑秀文,一直都在超前地呈现这种神经质的都市情绪。
且,她是贵圈唯一能把小人物的脆弱、孤独、疯狂演出味道的。
以前是,现在是,未来很可能也是。
《瘦身男女》BMG:莫非可终身美丽~
这些角色既映照出郑秀文自己,也映照热气腾腾的社会。
只可惜,影后的“后”字本就关联着庙堂,而鲜少现于江湖。
郑秀文真正靠近影后,实际上伴随着后来的两个变数。
其一,当然是她在表演上的转型。
《花椒之味》里隐忍忧郁的丧父女子,《圣何塞谋杀案》里狠辣偏激的黑寡妇,当然还有本次封后的《流水落花》中,那个因为失去孩子,接收了七个寄养孩童的坚韧母亲。
郑秀文说,如今她更倾向于选那些“看不到自己影子”的剧本。
这象征的是她在表演事业上的开拓,同时也暗合了评审团的取向。
开始有那个“相”了。
当然,第二个因素也在于:香港电影在千禧年后的没落,以及金像奖本身的斯文扫地。
不管承认与否,金像奖都已经到了连凑齐提名都费劲,也鲜有人再关心的境地。
再到今年将大奖颁给有剥削当事人嫌疑的纪录片《给十九岁的我》,向港娱大佬张婉婷致意,引发港地争议。
你看得见金像奖日趋圈地自萌的可悲。
而仿佛直到这个境况,一向自视清高的他们,才想起还有一个郑秀文。
那个默默修炼数十年,早已脱胎成一流演员的跨界天后。
没有必要感谢金像奖。
这尊影后奖杯,既是成全郑秀文,也是成全他们自己。
是归还上早该奉还的荣誉,也一挽走低的名声。
Sammi自己都颇为遗憾的陪跑作《高海拔之恋II》
郑秀文的幸与不幸,终在塞翁失马式的隐喻里获得一个圆满。
与荣耀的十次擦肩,她成为了我们回忆不会褪色的身影。
未曾封后的年代里,她却是最擅扮演我们的人。
我永远会爱《我左眼看到鬼》里的何丽珠。
懒散、贪财、俗气、懦弱。
上班时间全程摸鱼划水,不思进取。
哪怕被鬼追杀,累了也能就地躺平。
要杀要剐随你便吧,反正老娘跑不动了!
简直演我本人。
郑秀文最善呈现的,就是这种周身带点毛病的女人。
浑身是八婆气息和烟火味,对一切处变不惊,人生唯一安排就是浪费时间。
但,看久了你也总能觉察出这种市井俗人的柔软。
为满足想最后吃顿饱饭的女鬼,她贡献皮包骨的肉身给她附体。
为了救对自己有恩的鬼魂,怂到没边也能半夜跑去殡仪馆找鬼帮忙。
最动人的,是她在结尾时对着大海呼喊去世老公的那段独白。
鬼告诉她,招魂要正话反说。
于是她高声叫嚷着绝情的话,眼泪却几乎夺眶而出。
《流水落花》的导演贾胜枫说,选中郑秀文出演是因为她有一种“硬净”的气质。
她是硬实、强韧的。
但同时,这种韧下也包裹了脆弱与柔软。
Sammi的角色恰恰呈现的是俗人的可贵。
尽管怂,却把头昂得比谁都高。
表面摆烂听命,深层原因却是,她从不认为命能拿她怎么样。
郑秀文的故事不是长期主义的神话,也不是“努力必成功”的寓言。
正相反,她告诉我们,不被认可是常态,好运里有可能夹杂等量的倒霉。
但小人物有小人物的热闹,你也总有手腕去反击命运。
最重要的是:
我们无须畏惧跌跌撞撞、热热烈烈地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