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游击队》“鲁汉”邓楠,为剧团变穷小子,52岁投河自尽?

演员和观众之间,存在着一种非常微妙的关系。作为观众,我们每天都能看到演员们在影视作品中的表现,似乎与他们非常近。但事实上我们与演员之间不仅仅相隔着银幕,更隔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因为事实上对于这个职业,我们了解的还是非常少的。

有的演员也许一辈子都没有大红过,可其实我们看过的大部分影视作品中似乎都有他的身影。邓楠就是这样一位演员。他几乎演了半辈子戏,是一个观众朋友们都非常熟悉的演员,但大家熟悉的可能只是他的脸而已,也许大部分人都想不起他的名字。

而且邓楠的长相也并不是非常出众,他所拥有的就是敬业的态度和扎实的演技,让他在影片中有了无数次出彩的表现。可没想到这样一位优秀的演员,却没抗过命运的打击,生命终止在了自己52岁这一年。

出生地主家庭,叔父相继去世

1916年,邓楠出生在四川。他出生在一个非常富裕的家庭,因为祖上曾经是大地主。他们家在当地是非常有名的大户人家,住着少有的精致豪宅,光是他的爷爷就有千亩良田。在大家想象中,地主家的孩子都是财大气粗、不学无术的,但他们家却是例外。

但是邓楠的父亲邓全任是一个才子,不仅文质彬彬,而且对人十分友善,从不仗势欺人。同样,邓楠的叔叔邓全义也和别人不一样,他是一个非常豪爽仗义的人,并且邓楠的性格也更加像叔叔。

虽然一出生就是一个富家大少爷,但邓楠却完全不享受养尊处优的生活,反而性格耿直又仗义,还常常把钱财分给别人。从小邓楠就结识了非常多的朋友,因为比较富裕,就常常带着朋友们一起去看演出,自己有时还会模仿。

但那时候社会并不是非常太平,还存在着非常多的土匪和强盗。而像邓家这样的大户人家自然让很多人眼红嫉妒,所以没过多久就有一伙土匪来把他们给抢劫了,而且在这场争斗中,他的父亲和叔叔还被土匪给打死了。

这对于邓楠来说是一非常大的打击,虽然他依然拥有着非常多的财产,但是对此他却一点也不在乎,因为他十分敬重有知识的人,相比在家里继承万贯家财,他更希望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另寻出路。

加入抗日队伍,成为影视演员

在叔父接连去世之后,邓楠消沉了好一阵子,后来在一位长辈的建议下,他加入了抗日救国的队伍,因此也认识了非常多的进步人士。当时大家正在为抗日做宣传,所以成立了剧团进行演出。

当听说演出的剧团存在着经费匮乏的问题时,邓楠立刻将自己的祖产全部都给变卖了,捐给了剧团,支持大家进行抗日工作。当时他的做法让大家都很敬佩,因为这就意味着他再也不是曾经那个能够挥金如土的大少爷了,从此以后甚至有可能变成一个穷小子。

可邓楠却完全不在乎这些,因为此时他也已经加入了剧团,开始投入了演出中。他出演了《天国春秋》、《屈原》等好几部爱国话剧,虽然一开始只能演配角,但对于每一次表演机会他都非常珍惜。

同时在表演过程中他还遇到了真爱,和自己同为演员的罗卓。因为做着相同的工作,所以两个人非常有共同语言,而且志向也十分一致,所以相处的非常愉快。没过多久两人就正式结为夫妻,罗卓还为邓楠生下了两个可爱的女儿。此时邓楠身上的责任也就更大了,所以为了养家糊口,他来到香港拍电影挣钱。

虽然在演电影的过程中依然主要饰演一些配角,但对于邓楠来说却是很好的经历,因为让他积攒了不少表演经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邓楠一家就重新回到了上海,并且进入了上海电影制片厂。原本以为新生活就要开始了,此时意外却发生了,罗卓乘船时不幸遇难,这个幸福的家庭一下就不复存在了。

这件事情对于邓楠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那段时间他悲痛不已,但很快就从阴影中走了出来,决心好好生活。在此之后,他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的工作中,化悲痛为力量,一连接拍了好几部经典的影视作品。

遭受不公正待遇,失望中投河自尽

虽然在影视剧中主要扮演配角,但邓楠却成了大家公认的"金牌绿叶",深受观众和同事们的喜爱。1964年,邓楠在《舞台姐妹》中饰演了一个叫做阿鑫的和尚,没想到这也成了他的最后一部作品。因为这部作品播出后不久就被贬"主题不高",作为演员的邓楠当然也被牵扯其中,受到了很多不公正的待遇。

1968年12月,也许是对生活完全失去了希望,52岁的邓楠选择了投河自尽。令人更加难过的是,他并不是这部作品中唯一一个主动结束生命的演员。在两年前,剧中扮演沈家姆妈的演员沈浩就投河自尽了,而在邓楠自尽的前一个月,扮演越剧皇后的上官云珠也选择了跳楼自尽。

结语

在那个年代,演员们还并不是非常在意名气这回事。拍摄影视作品时,大家也并不是怀着名利心在表演,只是为了享受表演的过程,塑造好自己的每一个角色,至于影片完成之后到底会不会红,他们就不是太在意了。

但没想到也有这么多优秀的演员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在他们去世的时候平均也才只有50岁而已,原本在这个年纪,大家都会以为人生还有大半,可没想到终点却可能随时来到。所以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未来都是遥不可及的,我们能够做的就是珍惜现在拥有的每一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