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之上》的结局,你看懂了吗?影片3大问题值得重视

什么电影才能称之为好看?逻辑不空洞,首尾呼应,看完能让人引起强烈共鸣的,这么多年,让小叹比较佩服的就是《我不是药神》和《红海行动》,没有过多的煽情,讲述的都是平常人的故事,却能让人潸然泪下;当军人为了国家利益而战的时候,那些真实的血肉之躯也会受到无尽的折磨。

《悬崖之上》虽然是五一档评分比较高的电影,但小叹看完终究有点意难平,好似一块巨大的饼,吃到一半,发现是空心的,并不饱腹,为什么说《悬崖之上》不够完美,主要存在3大逻辑漏洞!

开局太过随意

四个人就那样从天而降,就真的不怕遇到危险吗?沙溢出现的那个角色,瞬间成炮灰,是为了展示四位特工的强大吗?在火车上碰面的时候,眼神不够淡定,专业的特工,应该知道如何隐藏自己,他们的表情就不淡定,所以很容易就被发现了。

还有小兰跳窗之后,没有人找到她,她还能顺利地混入城里,就有点不靠谱,街上没有一个日本人,仿佛特工就在一个无人巡视的城市,可以任意妄为。

细细看来,确实处处都有逻辑漏洞,为何会被观众忽视了,因为导演在布景上做得很优秀,只顾着欣赏美丽的构景,就忘记去分析人物的动机,内景的黄,外景的白,特务的黑。

它是合格的张艺谋的片儿,但不合格的谍战片儿。作为一个谍战片,应有的元素缺得太多,没有对于间谍与特务心理的描写,没有在叙事上的错位与交叉,也没有在对话中的试探暗示和猜疑。

张宪臣的塑造太过矛盾

刚开始的四个人,很容易就看得出张宪臣是佼佼者,可以说整个任务完成最主要依靠的人物还是他,小兰对他信任,观众对他也很信任,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周围的环境,也能够清晰辨别危险。

别说小孩子不认识他,就算认识他,难道一见面就要给他正确的答案吗?万一是坏人呢?张宪臣被打成那个样子还要搏斗越狱,也是神来之笔了。

虽然展示了张宪臣不屈服的决心,但他真的有那么大能耐,是把国军的那些人当傻子吗?倒不如他直接被抓,然后周乙跳出来,帮他报仇来得好,这样也能展现周乙的内心活动,不然张宪臣凭什么相信周乙,说实话,小叹在观影的时候,一度在怀疑周乙是坏人,难道张宪臣丝毫没有怀疑?

周乙的结局不明确

结局给观众营造了一种“黎明”,可真的是黎明吗?周乙是不可能继续回去潜伏的,因为他已经暴露了,周乙的死,在剧情中是必然,那周乙是怎么死的?

根据电影给出的信息,不难猜测,周乙将死于口服的氰化物药片。当他完成张宪臣遗愿,帮王郁找回孩子,他就下定了牺牲的决心。他去杀了谢子荣,一是为同志报仇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为组织及时止损。

谢子荣一死,就证明了高科长的猜测——卧底并未清洗掉。然后特务科内部会迅速达成共识:金股长为替死鬼,卧底嫌疑最大的就是周乙。

一个死局。所以,高科长在最后成竹在胸地说:“等他自己跳出来!”周乙做了选择,和张宪臣、楚良一样。当我们谈“牺牲”的时候,意味着放弃自己活着的机会,成全他人的明天。

行走在悬崖之上的人,总免不了牺牲,张宪臣和楚良为了不让周乙暴露,甘愿放弃自己的活路;周乙为了小兰们看到黎明,自愿赴死。明明周乙的结局也不好,但为何不在最后稍微多拍几分钟,哪怕是他回去的那条路上,做一些心理描写也可以!

总结

如果以对谍战的感觉来看,本片显得非常平淡。本该是高潮的几个点就那么平平无奇地过去了,几个演员的演技,老戏骨之间的对戏张力还是有的,另外,没人觉得张译和朱亚文长得太像了吗?看完真的有点脸盲了,惭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