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专稿(丰宁/文)不知不觉,《浪姐》来到了第四季,和很多综N代一样,大家对这个IP情感很复杂。
一方面是受这档节目曾经的高光时刻影响,人们眷恋它最初带来的感动;另一方面,偏离轨道的发展,又让人觉得它距离打动自己的那个《浪姐》越来越远。
夹在两种感受中间,观众的态度是纠结的。
(资料图)还好在今年,这档综艺有了新变化。少了对咖位、矛盾这样的弦外之音的渲染,“打怪升级”的爽文叙事,在整个综艺的创作中,重新占据上风。
这曾是《浪姐》打响的原因。如今重新拾起爽文叙事的它,还能让自己也重获爽文式的成功吗?仅就当前来看,答案似乎并不明朗。
一
《浪姐4》回归爽文叙事
这一季最大的变化,是节目组不再惯着姐姐们。
作为这季背负着“王心凌浪姐接班人”期望的艺人,节目开播前,徐怀钰就因为接商演耽误了排练,被爆出“惹队友不满”的新闻。
等到正片上线后,果然看到徐怀钰自己承认“没有拿出好状态”,从初舞台到第一次公演,她的镜头少得可怜,连自我介绍给到的篇幅都相当吝啬。
就连个人的初舞台,都是夹在陈冰、许靖韵中间播出来的,最后还要被评委补刀:“一个歌手,(唱成这样)有点危险”。
剪辑逻辑上也相当冷淡。
一公结束后,对徐怀钰这一组的采访,只是简单放了两个逻辑奇怪的镜头,一个是贾静雯黑脸,表达对节目效果不满意,另一个是徐怀钰自责,对于没有配合队友练习很抱歉。
中间发生了什么、舞台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正片里一概不提,留下大量留白让网友自己猜测。
事后不少营销号搬运表演过程中贾静雯、徐怀钰同框的动图,传出两个人在舞台上发生“摩擦”的解读。
虽然这样的说法大概率是在捕风捉影。但镜头对徐怀钰的呈现,却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浪姐》第四季的态度:对划水,不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与徐怀钰这边受尽冷眼相对的,是国际姐姐被节目组热捧。
此前《浪姐4》名单确定后,有不少网友表示,这一季认识的艺人,自己掰着手指头都能数过来。国际姐姐的加入,让这个不了解的范围又扩大了。
但无论是来自日本的美依礼芽、越南的芝芙、韩国的秋瓷炫,还是f(x)组合成员刘逸云(Amber)、郎朗的德国妻子吉娜,几乎每个人在已播节目中,都有不少镜头露出。
尤其是穿着超大的华丽表演服,化着精致妆容的芝芙,以一支红玫瑰的形象出现。不仅全程又唱又跳,还加入了“换装”这一繁复的舞台设计,让自己的裙子配合《红玫瑰》的歌词“绽放”。
身为对手的汪小敏姐姐在后台都忍不住直呼,“你们国际姐姐太吓人了”。
就连俄罗斯姐姐卡捷琳娜(凯丽),因为没有找准舞台方向,全程背对观众表演的突发情况,也被放在了正片当中。加上调整方向后的初舞台,一支曲目一共表演了两遍。
一个点在于,“相比内娱,国际姐姐看起来确实要更‘拼’”,这条评价在豆瓣上获得了600余个赞同。
这也是节目组想要对外传递的一种感受。芝芙表演完,紧接着节目就借Ella之口,强调诚意的重要。“这是迄今为止给我感觉最有诚意的舞台,她的舞台是设计过的。有一种把我们都叫醒的感觉。”
让人想到第一季《浪姐》女艺人们的状态。年纪越来越大的宁静,复出后几乎没什么水花的阿朵,还有职业陷入瓶颈的李斯丹妮,她们都有真实的困境,却也都克服重重阻碍,最终得偿所愿。
《浪姐4》似乎正在回归这种大女主升级打怪的“爽文”叙事。
二
积重难返的《浪姐》
在此之前,《浪姐》这个IP的发展,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陷入瓶颈。
最开始《乘风破浪的姐姐》作为内的罕见的针对明星而非素人的竞演真人秀,整个节目还没有探索出一个成熟的模式,导演组和观众一样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当时请来的宁静、伊能静、黄圣依、张萌等嘉宾,遭遇的职业瓶颈期,很大程度上是自身争议性带来的。
再加上芒果之前就有《花儿与少年》,这档抓马之集大成的综艺在前。难免会让人想看看,这次30个女人聚在一起,又会贡献什么综艺名场面。
因此,《浪姐》第一季可以说是被看作预备阶段的《花儿与少年》plus版。当时很多人的注意力都被这档节目的实现难度吸引,对咖位这件事都不甚敏感。
出人意料的是,靠着“三十岁逆风翻盘”的高概念和执行力,以易立竞犀利的采访开道,在内娱艺人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2020年,《浪姐》用一个“真”字打开了局面。
然而,到了2021年,第二季《浪姐》迎来更大考验。第一季在节目效果上称得上成功,第二季想要更进一步,短时间内创新节目形式并不现实,而邀请更让人意想不到的嘉宾,却不失为一个简单粗暴的选择。
张柏芝、董洁、陈小纭身上是有看点的,而此前几乎没有深度参与过真人秀的那英,也同样具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可更大的咖位,也对节目组的驾驭能力意味着更大的挑战。
与此同时,基于第一季的影响力,姐姐们都开始有备而来。她们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也明白这个节目能带给自己的价值:放大想要放大的标签,或者发掘出新的标签。
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她们也早已熟悉了节目组的套路。
如果说第一季,面对一个全新的节目,姐姐们下意识的反应造成的效果是千人千面。那到了第二季,大部分人都能主观决定“是否打出安全牌”。而从备采间整齐划一的“追梦”言论可以看出,这一季趋向保守。
更重要的是,根据现场投票决定去留的赛制,大家心里也都明白,能够支持她们最终成团的并非“走出舒适圈”而是“观众缘”。
尽管,摆在面前的难题依然明确而具体:不会跳舞、唱歌跑调、不熟悉舞台,但唱跳这件事,还是被一部分人很自然地放在了次要位置上。
舞台本身的看点降下去了,观众发现一场公演下来,很多组都在“站桩”唱歌,只有少数组有肢体表达,而边唱边跳的情况更是少之又少。
姐姐们把更多的心思花在找谁组队、怎么最大化利用手里有限的资源选到最想选的歌,还有人设营造、饭圈打投、社交技巧……
一个组里,有的人在勤勤恳恳加练,有的人在绞尽脑汁加戏,矛盾在内部率先爆发。
第二季最有代表性的名场面,就是陈小纭因为想唱比赛歌曲中最难的那部分,不听容祖儿的建议,反而委屈地哭了起来。尽管容祖儿不停道歉,之后也哭了,但两人的矛盾一度蔓延出屏幕,在网络上也引起发酵。
到了第三季,节目组更是把姐姐们的矛盾作为看点,摆在明面上,直接在赛制上制造冲突,让前两季的“大姐大”宁静和那英,各领一队正面PK。
曾经高举高打的年龄焦虑、职场偏见等更贴近普通人、更实际的问题不再被提起,姐姐们努力抗争到最后,成了姐妹之间的内卷。
《浪姐》这个IP凭实力,把自己真的做成了《花儿与少年》plus版。结果就是将节目带离原来的轨道越来越远。
三
能获得“爽文式”成功吗?
而这次的回归,“大美中国”的概念是一个契机。让《浪姐4》有机会引入大量的国际姐姐加入。她们的加入,为节目带来了更多活力,甚至有希望像一尾鲶鱼,带动姐姐们整体的变化。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浪姐4》突破瓶颈的决心。硬件上的升级,也能佐证这种变化。
这次《浪姐4》加入“全地屏”,调动近千台专业舞台灯具,营造一种环绕式实景秀的感觉,不少演出行业从业者反馈,哪怕是演唱会现场,国内能做到这种效果的也非常少。
而第一季音乐总监赵兆的回归,也带来的选歌上的新变化。
当《龙拳》《花海》的前奏响起,弹幕里网友纷纷惊讶“《浪姐》居然买得起周杰伦了”。还有此前在短视频平台上十分流行的越南网红歌曲《See Tình》,这次也被《浪姐4》收入囊中。
告别了曾经要么难听、要么小众、要么过时的凑数曲目,说明这次《浪姐4》对内容本身的投入下了大成本。
但时隔3年,还有多少观众愿意为《浪姐4》买单?
从豆瓣评分上看确有好转。《浪姐》第一季分数最高6.7分,第二季分数最低5.2分,第三季改名《乘风破浪》评分5.8分,如今第四季《乘风2023》重新跨进及格线,6.1分。云合数据显示,《乘风2023》全舆情热度榜和网络综艺霸屏榜都位列第一。
也依然有争议。
这两天刚上线的第二次公开演出,就被吐槽“这哪是舞台秀,都快做成晚会了”。八个公演曲目,基本没人在跳舞,偶尔出现一个,舞蹈动作还特别简单。给人“似乎又开始划水”的错觉。
还有许靖韵与陈意涵的小组内对决,整个的讲述主旨围绕“大家都不是专业的,比到最后其实是在比精神”进行剪辑,将“演员陈意涵战胜选秀歌手出身的许靖韵”这一结果合理化,激起了不少网友不满。
甚至有声音认为是,节目组用所谓的“努力梗”来掩饰自己屈从咖位。毕竟,谁比谁更努力这件事也根本无从量化。这既让“努力”本身蒙上一层暗淡,又与节目主题相悖。
让人想起《浪姐》从前,一边喊着不惧年龄,逆风翻盘,一边让姐姐们推销逆转年龄的贵妇霜;一边说着不同年龄段,有不同年龄段的美,一边让她们扮嫩装萝莉……
还有更多第一季对《浪姐》心存感动的观众,被第二、三季透支,对于如今的第四季已经全然提不起兴趣关注。也就无从辨别它的新变化是否值得关注。
总之,《浪姐》想要重新拾起观众的信任,重新回到自己的巅峰,恐怕还有难度。不只是因为信任被打碎,重新建立是困难的。
更因为,或许想要“走出舒适圈”的女艺人,以及能够表演好“走出舒适圈剧本”的女艺人,本就没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