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她被封神,不是「爽剧」 每日观察

对不起,她被封神,不是「爽剧」 每日观察

这几天,一段获奖感言刷屏了鱼叔的朋友圈。


【资料图】

郑秀文凭借《流水落花》,捧起了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后奖杯。

「我这次终于不用在这个赛道上陪跑,我今天终于冲线了!」

所有人都在感慨得之不易。

毕竟,这已经是郑秀文第十次提名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她的银幕拍档刘德华作为颁奖嘉宾,也满含热泪地告白、拥抱。

感言中,她提及喜剧演员转型不易,得不到认可。

之前多次尝试突破,结果总是以失败告终。

最低谷时的一部作品,更是让她深陷抑郁症,沉寂多年。

比起诸多喜剧代表作,这部电影对大家来说可能有些陌生。

今天,鱼叔想来聊一聊它。

借此机会,让我们看向天后的另一面。

从「失败」中,汲取力量——

《长恨歌》

每个演员的演艺生涯中,大概总有几部刻骨铭心的作品。

不论好坏,都在某种程度上改写了他们的人生。

对郑秀文而言,《长恨歌》正是如此。

这是「一个将她打得体无完肤的对手」。

开拍前,谁也没料到它险些叫停郑秀文的演艺生涯

毕竟,王安忆的原作本身已铸成一代文学经典。

所讲的女性故事又正是导演关锦鹏所擅长的。

当时,他已经被业界评为「最懂女人心」的男导演,也让很多女演员获得了事业上的飞升。

梅艳芳因《胭脂扣》获得金马奖、金像奖双料影后。

张曼玉凭《阮玲玉》摆脱了「花瓶」标签,一举拿下柏林影后。

因此,郑秀文受邀出演女主时,自然不愿辜负这次机会。

为诠释好这一角色,她付出了极大努力。

关锦鹏曾在采访中说,当时200多页的剧本,郑秀文写体会就写到了500多页。

因为角色有40年跨度的变化 ,她先为少女形象狠命减肥,后又为中年戏一周内增重十多斤

拍戏过程困难重重。

虽然已经苦练了普通话,但难以根除的口音还是让现场NG不断。

上海当时天寒地冻,她病态减肥后的身体逐渐吃不消。

腮腺炎发作造成临时停工,为此她主动减少一半片酬以弥补给剧组造成的损失。

她咬着牙完成拍摄,将自己完全投入到戏里。

如此殚精竭虑,怎料,却事与愿违。

影片评价、票房都惨遭滑铁卢。

豆瓣至今只有6分

郑秀文第5次提名金像奖最佳女主,最终输给了《如果·爱》的周迅。

但当年,在大部分观众眼里,输得一点不冤。

无论影片上映时,还是时过境迁之后。

提起这部片的败北,郑秀文总是被千夫所指的对象。

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为何拼上半条命还未能得偿所愿?

实际上,就如《长恨歌》的豆瓣短评所说,问题不在她一人。

「演员不对,剧本不对,戏的节奏也不对。 」

首先,剧作本身就存在问题。

原作讲述了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上海女子风雨飘摇的一生。

女主王琦瑶,出身弄堂普通人家,天生丽质。

16岁时,在一系列机缘巧合下,被选为「上海小姐」。

此后,便从窄小的弄堂飞升到了上流社会的圈子。

四十年来,她在不同人生阶段和历史境遇下与四个截然不同的男人相纠缠。

有政界高官,有豪门少爷,有混血儿,还有小鲜肉。

她一生在爱河里沉潜,最后却死于非命。

多舛的命运,折射出的是时局的动荡不安,时代的风卷残云。

但在电影里,每一次的生活裂变都被弱化了。

以王琦瑶从一个普通中学生,到光彩照人的「上海小姐」这一转折点为例。

转折的动因完全没有体现出来。

16岁的王琦瑶出于好奇,随朋友去片场玩耍。

她的容貌引起了明星摄影师的注意,因此被拍了照片挂在橱窗里。

但我们无从得知,这个看起来还无比羞怯的王琦瑶,何以生出勃勃野心。

前一秒,王琦瑶还要求摄影师将她的照片撤下。

下一个情节,她却已经接受了摄影师的建议,投身于「上海小姐」的名利场。

只有看过书才会明白。

她开始探入金钱、权力、男人的世界,既是一个年少的女孩出于虚荣的选择。

也是上海这座花花世界熏染的结果。

更是当时的社会对貌美女性构建出的人生必经之路。

其次,正如关锦鹏多年后指出的,《长恨歌》的失败还在于他与郑秀文缺乏默契。

或者说,一个不擅长调教演员的导演,碰上了一个缺乏正剧表演经验的演员。

正如许鞍华回顾《黄金时代》时的自我反思,关锦鹏也承认,很多时候他觉得表演不对,但又说不清哪里不对。

一遍遍重演后,反而因为演员的恼怒、急切,让角色越来越变形。

所以,郑秀文饰演的王琦瑶,情绪表现都是大开大合、毫无保留的。

她无比热烈地投入一段段感情,被抛弃后又无一不是痛苦至极。

与她对戏的演员也都是演技派,更是让她完全浸透在角色的情绪里。

梁家辉曾说,得知情人死讯的一场戏中,她自作主张加戏,狠狠用头撞墙、狂哭,导演叫cut后都停不了情绪。

这也导致了一种错位感。

因为原著中的王琦瑶不是一个不管不顾,会以近乎自戕的方式去表达感情的人。

她出身底层,未成年就开始依靠男人生活,后又遭遇过种种不测。

即使她性格坚毅,却早已懂得留得三分后有余头的道理。

为人处世其实是谨小慎微的,少有锐气和底气,更多只是幽怨。

甚至她对负心人的恨都是克制的、细水长流的。

剧本欠缺、表演拿捏不当、导演和演员沟通不畅……

此外,还有郑秀文的口音、典型的港女气质都与原著中土生土长的上海女人相距甚远。

总之,整个故事,处处水土不服。

原作中时代裹挟下的传奇女性王琦瑶,在这部影片中被彻底边缘化为一个私生活混乱的女人。

原著党眼中,是完全失了小说神韵的失败之作。

没看过原著的人眼中,也对复杂难缠的情感线感到不可理喻。

郑秀文没能成为第二个梅艳芳、张曼玉。

票房失利的巨大打击,让郑秀文的抑郁症彻底爆发。

甚至很长一段时间不敢再去影片的拍摄地上海。

压力之下,她退出了公共视野。

在后来的自传《值得》中,她花了大量篇幅回忆拍摄前后的心境落差。

今天再回看,很容易理解这部影片为何能给她如此大的打击。

《长恨歌》之前,她作为演员的处境有些尴尬。

一方面,跨界做演员,出道即巅峰。

与杜琪峰、刘德华组成的「铁三角」,造就了香港都市爱情喜剧的大热。

但另一方面,戏路单一,又得不到专业认可。

她饰演的都是有点浮夸、神经质的漫画式的角色。

《孤男寡女》里的Kinki,会在上班时突然冲进厕所刷马桶泄愤。

《瘦身男女》里的Mini,暴饮暴食把自己吃到了200多斤。

这种角色一般被认为没什么深度,而且喜剧片本身在奖项上也不占优势。

即使不少都提名了金像奖最佳女主,但最终都是颗粒无收。

接连败给《地久天长》的张艾嘉,《花样年华》的张曼玉,《一代宗师》的章子怡…其实都并不意外。

郑秀文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她一直渴望突破,只是苦于找不到机会。

正是在这个时候,关锦鹏带着文艺片《长恨歌》出现了。

其实,当年很多人都不看好郑秀文,觉得她只能演不正经的喜剧角色。

原著作者王安忆心中选定了吴倩莲,投资方则期待张曼玉风情再现。

关锦鹏选中郑秀文也只是因为她当时很红,有票房号召力。

来源:中国新闻网

对种种质疑,郑秀文都看在眼里,她也憋着一股劲想证明自己。

多年以后,关锦鹏接受采访时回忆当时的郑秀文,「她太想求好了。」

这种求好,「让她有别于梅艳芳的从容,跟张曼玉的直率。」

缺乏经验,又不够从容,结果自然不尽人意。

应了杜琪峰对郑秀文的评价,「完美主义的拥戴者,同时亦成为完美主义之下的受害者。」

《长恨歌》真的成了她的「长恨歌」。

退隐的两年间,种种传言甚嚣尘上。

港媒隔三差五就大肆「爆料」,说她自闭、爆肥,甚至还传她割腕自杀。

人们普遍将《长恨歌》定性为一场全方位的失败,甚至认定郑秀文的演艺生涯将毁于此。

然而,事后再谈起,她反而表示,那是她人生中很重要的一课。

此后她也的确越挫越勇。

回归就一口气连开8场演唱会,潇洒地奔向下一个高峰。

回顾这些年郑秀文的经历,不难发现一个现象。

外界的认知和她本人的想法之间,其实一直存在很大的反差。

人们习惯于替她「不值」。

二十多年了,金像奖不给她影后,实在说不过去。

可是,郑秀文却没有这种执念。

《鲁豫有约》中被问还想拍电影吗,她说不着急,会慢慢挑剧本 。

「现在生命中没有什么特别赶,特别急的事情。」

这一点从她封后的《流水落花》中也可以看出。

影片平淡如水地讲述了一个寄养家庭与孩子们的故事。

郑秀文饰演的天美姨姨,状态十分接近于她本人,有种千帆过尽的释然感。

完全不是那类讲求爆发力、毁形象的「拼奖」之作。

郑秀文此次决定零片酬出演,提携新导演、普及公益的意图,也远远大于拿奖。

戏外,她的私生活也总在风口浪尖。

许志安出轨,大家为她生气、不值。

劝她离婚独美的声音占了主流。

而她自己,选择了最不被大众所理解的和解、原谅。

当记者不怀好意地问「如何评价黄心颖复出」时,她也只是表示,「每个人都应该有个新开始」。

她的成名曲是《值得》。

这么多年了,外界也总是替她去衡量事业、情感上的值与不值。

2002年,郑秀文凭三部电影同时提名影后,最终失利。

香港电影配乐大师金培达为她作了一首歌。

恢弘壮丽的编曲,仿佛在迎接凯旋的战士。

唱的却不是赢,而是输。

歌的名字就叫《输得漂亮》。

今天,鱼叔又一次翻出了2015年她在红馆演绎这首歌的录像。

当时,她已经7次与影后擦肩而过。

与「她的最佳男主角」刘德华,在舞台灯光铺成的红地毯上,留下了一个长长的拥抱。

她说:

「在人生当中,无论赢还是输,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健康扎实的心态。」

如今,同样的拥抱,相似的黑色礼服。

不同的是,影后奖杯终于收入囊中。

说是水到渠成也好,幸运降临也罢。

可贵的是心境仍旧未变。

人生的胜利,的确不在于赢。

而在于自己去定义何为赢。

把想做的事,坚持下去。

时间自会证明,值得不值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