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过节,少不了仪式感。
冬至,就能在朋友圈看到陈奕迅的应节曲目《葡萄成熟时》。
圣诞节,就有人打卡《真爱至上》的电影发圈应节。
【资料图】如今年关将至,春节的应节剧目是啥?——乡。村。爱。情。
是的,它又来了。
这档超长寿电视剧,以几乎每年春节一部的频率,一眨眼就播了十七年。
今年一来还来俩,15 、16两季连播。
照这速度,等到谢飞机结婚不是梦。
别急,什么时候结婚不知道,这一季的谢腾飞,身价倒是飞涨。
看过《乡爱》的“乡学家”应该都知道,我们的表情包大户谢飞机,是谢广坤领养来的孙子,身世一直是个谜。
如今摇身一变成了首富家的大孙子,看来身世之谜有望解开。
话说回来,《乡爱》向来有着“电视剧中的春晚”之称。
06年开播,自08年起便一直在春节档播出,至今依然是每年的惯例。
它来了,春(假)节(期)还会远吗?
所以仪式感这东西吧,还真不是矫情,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
每年的固定动作总能收获一票子懂你的人,节日氛围就这么在共同情怀下诞生。
很明显,《乡爱》已然成为一代人必不可少的专属年味标志。
这年味从何而来?
除了播放的节点巧妙之外,还因为这剧已经陪伴我们多年,一点开就有过年回家一样的热闹亲切感。
首先,你一定对那群“乡亲”都很熟悉。
毕竟这经典IP的国民度就摆在那,即便你没看过剧,也多少对剧里的热梗名场面有所耳闻。
《乡爱》讲述的,是住在象牙山的一群村民鸡飞狗跳的日常生活。
出场人物之多,关系之复杂,谁看了不喊一句“贵村真乱”。
来源|微博@优酷
如何杂中取胜,让观众捋得清关系,记得住人物,是个技术活。
《乡爱》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每个角色都形成了鲜明可爱的、可随时被拾起的集体记忆。
比如,谢家的犯浑担当谢广坤,日常撒泼不讲理,怼天怼地不饶人。
小事坐地打滚,大事哭闹上吊,谁看了都对他又爱又恨:
不愧是大名鼎鼎的作精二人组“南苏(大强)北谢(广坤)”之一。
而提到象牙山小诸葛(自封的),就知道老刘家有个讲话有些磕巴的光头老伯,叫刘能。
还有老赵家,讲话嘴巴一咧一咧的,AKA亚洲舞王尼古拉斯赵四。
他儿子赵玉田和刘能的女儿刘英结婚后,俩家就成了时而结盟、时而互斗的欢喜亲家。
以上这几位大老爷们儿,共同组成了象牙山的“挑事组”,专门负责拱火凑热闹。
人均一张贫嘴,损人的话术张口就来。
一碰上就“出口成章”,堪称行走的东北话学习教材。
在15季预告里,“挑事组”疑似还将再添一员猛将。
新加入谢腾飞的富婆亲奶奶,恐怕还要一起完成象牙山年度搅浑水KPI。
这些角色或许都不完美,但又各有各的记忆点。
按理说,农村题材的受众不会是年轻人,但《乡爱》反而成了年轻人讨论和玩梗的素材。
正因为每个人物的风格都能拼凑成一个不难区分的符号,观众才能形成一种,一提起就有人秒get的默契。
有人戏称《乡爱》为东北风味浓厚的电子酸菜,但其实它更像每年的那顿电子年夜饭,是家喻户晓,不言自明的惯例。
不看吧,还有点不习惯。
再说,家家户户过年时最需要热闹喜庆的氛围。
只要电视里播着《乡爱》,那生机勃勃的闹腾劲儿,满屋子都是年味本味。
《乡爱》被视作春晚般的存在,就在于它不仅仅是一部普通喜剧,还像是一部超长的实景小品。
生活化的场景,接地气的台词,拍了十几年,仿佛拍成了一部象牙山的真实纪录片。
《乡爱》一直保持它一贯的自然接地气画风,把市井小民的家长里短、鸡毛蒜皮讲得抓马又解压。
别看这剧名是在讲爱情,其实更是在讲人情世故,农村百态。
就说村里这几个大老爷们儿作妖的劲头,搁真实生活里着实能把人气够呛,但又不得不承认,它抓马但不浮夸,让人好气又好笑。
别看这群人天天闹吧,其实象牙山的风波,基本无大事。
今天你家的羊拱了我家的菜,明天你买车我没有,都能轻易撕起来。
解决的方式也很简单粗暴。像刘能薅谢广坤头发啦,“铁锹战神”王老七追着谢广坤满院跑啦,在象牙山那都是名场面小场面。
亿万观众的互联网手替
当然,最毋庸置疑的矛盾制造机,还得是谢广坤。
第七季里,因为儿子儿媳被误诊“不孕”,谢广坤怕断后,就自作主张从福利院领养了弃婴谢腾飞。
带回家后要多疼有多疼,难得短暂地当了回正常人。
领着他全村炫耀,见人就夸,满眼欣赏。
谢飞机挑食,他惯着;扒拉别的小孩,他必站出来替他撑腰。
总之,谢广坤当了几十年屯霸,在谢飞机面前也得伏低做小,笑脸相迎。
可后来媳妇真怀了孕,他又担心谢腾飞争家产,态度发生了180度大反转,开始盘算把人送回福利院。
亲孙子孙女生下来后,更是明目张胆地偏心,日常发表诛心言论。
这个货 不用再培养了
甚至让他辍学在家学瓦匠,把他绊倒在起跑线上。
这已经够不像话了吧?
不,上一季好不容易消停会儿的钮钴禄·坤,又要作回来了。
前面提到谢腾飞奶奶来了,还要拿出100万带走谢腾飞。
与此同时,谢永强的苹果醋厂刚好出现了资金问题,谢广坤为了填窟窿,竟然打起了谢腾飞的主意。
家庭矛盾一触即发。
首先是心情最复杂的当事人谢飞机,他头一别,手一摆,表示不愿回去当他的财阀孙子。
好家伙,当年刚领养回来不久,谢广坤随口炫耀的一句俏皮话竟一语成谶。
不过,谢飞机跟其他家人处出了感情,不舍得离开也不难理解。
预告里有一处,倒是挺让人意外的。
儿子谢永强可算出息了,听到谢广坤要卖孙子,竟然敢当面掀桌子。
能把和稀泥的谢永强都给逼出脾气来,看来谢广坤日常在雷点蹦迪的操作,怕是要玩脱了。(搓手期待)
不过,既然是喜剧,这种冲突再怎么闹,始终还会铺上一层喜庆色彩。
前面十四季早已证明了,无作妖,不广坤。
这回连刘能赵四都看不过去,开始琢磨着加入“治坤”队伍。
按照预告这势头,象牙山经典保留项目恐将再度上演:
象牙山三巨头又要撕起来了。(飘再次搓手期待)
所以说,《乡爱》是喜剧,也是闹剧。
象牙山是个圈,风波诞生之后,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桩桩件件鸡零狗碎的小事,总能瞬间波及整个象牙山的邻里街坊,就像一团越滚越大的麻绳,再一点点往外抻开。
欢欢喜喜闹开了,事情也就解决了。
还是那句话,为什么《乡爱》的年味溢出屏幕?
——在团聚的日子里,它始终有一股应景的合家欢热闹劲儿。
虽然画风充满浓重的东北本土特色,但扑面而来的一团吵闹热乎的生活气,却是能透过屏幕与各地观众共鸣的。
这热闹劲儿就来源于精彩的群像戏,看点全在各家之间的battle。
别忘了还有贯穿整个系列的事业线。
《乡爱》不仅仅是一部乡村喜剧,故事背景还隐含某种时代的缩影。
从一开始的手工作坊,到后来搭载上网络平台,象牙山村民一直在不断整新活儿。
比如第13季里,各家赶上直播风口。
宋晓锋和二丫另辟蹊径办起了《乡村故事会》,编排出“谢顶扣”“光头哥”“电麦腿”这些指向性极强的八卦故事。
使得整个象牙山一时陷入“谁爆料”的恐慌中,整了一出让人啼笑皆非的好戏。
如今,新一季又要整什么新活儿?
——开启共享农庄模式,“再就业老男团”纷纷搞起了特色民宿,各出奇招。
谢广坤当起了象牙山一日游的免费导游,带领游客参观“自家产业”——谢家大院、豆腐厂。
有一说一,搞事业的坤,比生活里的坤还让人捉摸不透。
上季谢广坤和保姆学做菜之后,这一季除了主动揽了主厨的活儿,还担任谢家大院的主理人,开始嚯嚯毛驴。
打算用豆腐厂观看“毛驴拉磨”这一特色吸引游客。
刘能搞起了“诸葛民宿”,开始捣腾自家花田,主打1对1专属服务。
而赵四家的民宿,连名字都保持了他一贯的文艺风,“江南水乡”。
还说服媳妇儿掀房盖儿,造“星空顶”……想法是挺浪漫,只怕实现起来,想必曲折也是只多不少。
宋晓峰则搞起了“宋晓峰民宿”,打算用东北特色吸引游客前来感受入乡随俗的体验。
讲真,这帮人越是一本正经地搞事业,越让人好奇他们会闹出哪些乌龙,整出什么幺蛾子。
而剧中人十几年如一日地闹,剧外客不也正是看个热闹,图个乐呵吗?
谁承想,这热闹一看,不知不觉也看了十七年。
剧里的乡亲们就像我们邻居,陪了我们十七年,每逢回家过年就又能见面。
自06年开播至今,《乡爱》无疑展现出了国民喜剧旺盛的生命力。
不止是经典IP自带的光环,更因其经久不衰的创造力,使《乡爱》常看常新永不过时,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一代人的春节惯例。
曾经被嘲“土剧”代表的它,甚至还推出过特色系列盲盒,化身潮玩。
求变或许不难,难的是维持,更难的是,维持成一代人的“年味刚需”。
这种与时俱进的陪伴感,或许正是它“长寿”的最终秘籍。
如今,《乡爱》系列早已刻入了“乡学家”DNA。
那些和乡亲们共度的象牙山美好时光,不止在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迹,也记录着屏幕外各个观众的专属回忆。
每一季,是和谁一起看,在哪里看,那时的自己是什么样?
现实里的我们,早已和戏里的村庄融为一体,互相印证了岁月和情感。
当这份记忆成了不变的参照物,又反过来映照着我们的变化。
每年到点就习惯性打开,完成兑现约定般的仪式感。
如今,我们看的已不止是故事。
更是难以割舍的家乡情怀。
无论世界怎么变,无论你长得多大。
象牙山的乡亲们都会十年如一日地,等着你回家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