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兵秣马是什么意思

厉兵秣马是什么意思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这里,网友无奇就给大家详细解答一下。

(1)厉兵秣马的意思解释

厉兵秣马这则成语意思是把兵器磨快,把战马喂饱,形容做好战备,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其本身结构为联合式,在句子中可作谓语等。

厉兵秣马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也作“秣马厉兵”“砺戈秣马”。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厉兵秣马造句:

1、各生产单位正厉兵秣马,为春运高潮的到来作准备。

2、我军厉兵秣马,已完成备战工作。

3、考试时间愈来愈近,大家都厉兵秣马,作最后的冲刺。

4、曹操在北方站稳脚跟以后,积极厉兵秣马,准备南下。

5、我们早已厉兵秣马,准备在这次运动会上夺取团体赛冠军了。

6、冬天,村民厉兵秣马,修渠、整地、积肥,准备开春大战一场。

7、自开战以来,我军日日厉兵秣马,准备迎敌。

(2)厉兵秣马什么意思?

训练士兵,饲养战马,准备战争的意思,后又指积累力量,发展自己,比较早的出处是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3)厉兵秣马是什么意思?

厉兵秣马意思是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

拼音:lì bīng mò mǎ。

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译文:郑穆公派人查看客馆里的情况,就看到杞子的人马已经正在捆扎东西、磨砺兵器、喂饱战马了。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指准备战斗。

扩展资料

近义词

严阵以待

拼音:yán zhèn yǐ dài。

释义:整饬阵容,做好战斗准备,以迎击来犯之敌。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乃严阵以待。”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4)厉兵秣马什么意思?厉兵秣马典故出处介绍

厉兵秣马这个成语,在我们日常中使用的频率并不算高,今天就借这样一个机会为大家讲讲厉兵秣马的意思,还有背后的典故故事。厉兵秣马是用来比喻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成语。故事的主人公和秦国、郑国有关,当时秦国想要偷袭郑国,但最后却是让晋国渔翁得利。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厉兵秣马意思

厉兵:磨快兵器;秣马: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

厉兵秣马的典故

公元前628年冬天,在郑国戍守的秦将杞子暗地里派人回国报告说:“我们已经掌握了郑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派部队来偷袭,可以顺利地占领这个都城。”

秦穆公接到报告,满心欢喜,很快任命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人为统帅,率军前去偷袭。

大夫蹇叔看出了这次远征的危险性,劝阻穆公说:“秦,郑相距千里,中间要经过广阔的晋国领土,长途奔袭,怎么能保住秘密?郑,晋两国如果在路上伏击,我们的远征军可就完啦!”穆公认为晋文公刚死,机会难得,不听劝说。

蹇叔的儿子也在远征军中,出发时,蹇叔到东门外送行,哭着说:“晋人一定会在设地袭击你们,今后我到那里去给你收尸。”穆公听他尽说丧气话,大骂该死。

千里奔袭的秦军,好容易才来到离郑国不远的滑国。恰好郑国有八商人弦高,正赶运货物来到这里,见到这么多枭军,不由吃了一惊。但他不动声色,很快弄清了秦军的动向。

弦高担心自己的祖国还不知道偷袭的秦军已到大门口,便派人火速回去送信,他自己假冒郑君使者,对秦将说敝君知道贵军远道前来,特命我送上一批牲口,供将军慰劳部下。”孟明视摸不清虚实,不敢继续进兵。

再说杞子把报告送出后,日夜计算着秦国远征军到来的口期。这支留在郑国都城客馆内的秦国戍守队频繁地活动起来,他们把行李捆载好,战马养得精壮,兵器磨得锋利,随时准备行动。

与此同时,郑国已接到弦高的密报,得知秦军偷袭,便立即动员军队和人民,加强城市的守备,还派人到客馆查看杞子一行人的动静。

郑人看到客馆内厉兵秣马的情景,更加证实了弦高的报告。他们派军队把客馆监视起来。杞子知道消息已经走漏,慌忙带着随从逃跑。

为了不开罪秦国,郑国军队不加阻拦,让他们逃出城去。孟明视得到消息,眼看成功无望,只得败兴而归。但是当他们路过设地时,果然遭到晋军伏击,全军覆没,三个统帅都当了俘虏。

关于厉兵秣马是什么意思无奇就先为大家讲解到这里了,关于这个问题想必你现在心中已有答案了吧,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