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及第的说法什么意思?
状元及第,即中状元,意思是在科举考试 中考得进士第一名,是古代读书人的最高荣誉。科举考试开始于隋朝,其时进士排名不 分先后,没有状元一说。到唐朝,科举考试开 始正式化,士子先在地方考中贡生(相当于后 来的举人)后,才有资格参加在京城举行的考 试,进一步考取进士,进士第一名称为“状 元”。
之所以称为“状元”,据说是因为进京 考试的贡生先要到礼部填写包括自己的身世和 近况的个人资料,名曰“书状”,或者“投 状”。因此后来考得进士第一名的就是这些 “投状”中的第一名,故称之为“状元”,或 者“状头”。唐代的状元并没有太多的象征意 义。
到宋代,状元又不再指进士第一名,而是 对于殿试三甲中一甲的统称,即进士前三名均 可称为状元。明清之际,殿试一、二、三名, 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自此,状元成为 名副其实的第一名,其地位也日益特殊,自古 有“天上麒麟子,人间状元郎”的说法。
中状 元也有了“独占鳌头”、“大魁天下”等听上去霸气十足、睥睨天下的说法,并成为中国读 书人“一朝成名天下知”的象征。因此在古代 许多文艺作品中,往往都以书生考中了状元作 为剧情发展的高潮。另外在民间,传统的吉祥 图案中也有大量“状元及第”类的图案,反映 了人们对于状元及第这种事情的崇拜。
据史书记载,从唐代科举考试开始,至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考,其间 历代王朝有名有姓的文状元654名,武状元185 名。其中历史上比较有名的有唐代的贺知章、 王维,宋代的文天祥,明代的杨慎,清代的翁 同龢、张謇等,而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是清 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刘春霖。